解讀
行政審批事項要減三分之一
據了解,4月24日和5月6日,新一屆政府已召開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擬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等事項進行了審議,最終確定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共133項。
此前,經過六輪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務院共取消和調整2497項審批項目,在簡政放權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總體看,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直接干預仍顯過多,投資體制和財稅體制改革滯后,行政審批事項仍然較多,一些領域的審批事項程序繁瑣、辦事效率低下,還存在變相設置審批事項的現象。
而調整機構、轉變職能,可謂是本屆政府的首要大事,其中,放權則是此次機構職能轉變的一個鮮明特征。新一屆中央政府明確提出,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國務院部門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要減少三分之一。
5月13日上午,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這一表態再次彰顯了新一屆政府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財稅體制改革】房產稅試點范圍將擴大
針對財政預算制度,意見明確,要推動建立公開、透明、規范、完整的預算體制。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減少、合并一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
按照意見,營改增試點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全國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將納入試點,還將擇機把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等行業納入試點范圍。
同時,按照意見的要求,備受關注的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鐵路投融資體制的改革也將提上日程,我f國將建立公益性運輸補償制度、經營性鐵路合理定價機制,為社會資本進入鐵路領域創造條件。此外,支線鐵路、城際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所有權、經營權率先向社會資本開放,通過股權置換等形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既有干線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