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踐行理性與成熟
4月20日,雅安電視臺主持人陳瑩原本與相戀十年的男友舉行婚禮,凌晨她還在為婚禮雀躍而睡不著。早上8點02,雅安地區遭受7.0級地震。地震發生后,她來不及換下婚紗就在第一線進行報道,被網友稱為“最美新娘”。
值得關注的是,蘆山地震發生后,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傳統主流媒體第一時間發布地震信息,派記者前往災區,同時用新媒體、全媒體手段全天候滾動報道有關抗震救災的信息,發布海量的新聞,講述現場的動人故事。這使災難中的人們感受到一種新鮮而又給力的正能量。相比與5年前的汶川,無論是前方的記者還是后方的媒體,都顯得更加成熟,展示對生命的尊重。
“采訪體現‘最小傷害原則,不拍攝災民肢體殘缺畫面,不妨礙抗震救援工作進展,不因采訪不當給受災家庭造成二次傷害!边@是某家中央媒體對前方記者采訪要求。
在中國,媒體競爭的激烈毋庸贅言。而這次地震中,有實力有條件的媒體都派出了自己的記者前往災區獲取第一手消息,如何將自己的影響力最大化又體現人文關懷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挑戰。很多讀者發現,這次媒體在報道上與五年前的汶川地震不同,少了血腥的畫面,多了溫情的故事,災難的悲傷更多的轉化成了凝聚人心的力量。
“我知道有些悲慘的故事、死亡的照片能奪人眼球,但我克制了‘以災難成名’的沖動,努力恪守職業道德!币晃辉跒膮^的記者如是說。
另一位都市類媒體記者在去采訪的途中看到有救援車輛發生車禍,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將這個獨家的新聞先發布出去,而是直接參與了救援。
中國國內最有影響力的一些電視臺在地震期間也主動暫停了娛樂節目,如浙江衛視暫停播出《中國星跳躍》,湖南衛視也宣布把《快樂大本營》延后。各大媒體拿出最多的版面和時間讓位于災情報道。
在互聯網上,媒體也顯現出人文關懷。如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在地震發生當天即把他們的新聞客戶端的頁面換成了黑白底色,并壓縮了娛樂新聞。
“我本來很喜歡看一個網站上‘每日輕松一刻’這個欄目,嬉笑怒罵很解壓,但地震發生后,編輯把‘輕松’兩個字省略了,并寫長文悼念災情,讓我很感動!币晃痪W民說,他被網絡氛圍所感染。
微博里,最受關注的重大話題是:蘆山地震。政務微博、企業微博、意見領袖、草根賬號等群體聯動,搭起一個尋人、救援、捐助、防震知識普及、辟謠、監督的綜合平臺,極大便利了救援信息的傳播。盡管出現極個別人自我炒作、造謠生財的現象,但都迅速被敏銳發現并予以譴責,展現了網絡自凈能力。
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師麻美英認為,在這次災難中,媒體展現的人文情懷,以及合一的聲音,成為另一種救災的力量,是對災難和災民的尊重,也鼓舞影響著普通百姓。(記者 周竟 曹典)
擴展閱讀
“陽光女孩”五年兩遭大地震
五年前,她在都江堰的娘家經歷了汶川特大地震家園全毀的災難;五年后,自己在蘆山縣龍門鄉五星村的家再次經歷了一場失去家園的不幸……面對災難,23歲的女孩白萍依然樂觀,她淡定地說:“只要度過眼前的難關,生活一定會越過越好!”
21日下午四點,記者來到受災嚴重的蘆山縣龍門鄉五星村。這是龍門鄉最大的村子,全村人口達5000余人,地震造成5人遇難、8人重傷,數百名村民不同程度受傷。記者看到,這里的房屋幾乎全部損壞,老舊房屋坍塌在地,甚至新建的樓房也出現大的裂縫,成為危房。
白萍是三年前嫁到五星村的,此前她家在四川省都江堰。汶川大地震的情景,她至今仍歷歷在目:地動山搖,房屋倒塌,家里的房屋全倒了,人們睡在臨時搭建的通鋪里,暴雨使通鋪內的積水達到尺把深!拔覀冊谕ㄤ伬镒×藘蓚星期,又在臨時搭建的木屋里住了近兩年,最后才搬進了政府建造的安置房內!
也許是由于汶川地震的經歷,白萍對蘆山地震分外“淡定”:她把孩子送到了都江堰的婆家,自己和丈夫則陪著母親守著新房和余震。地震兩天來,這里每天都有數次強烈余震,每次余震都可能造成新的房屋倒塌。
他們吃著各種食物“混搭”的大鍋飯,住著蚊蟲嗡鳴作響的大通鋪,感受著一天數十次的“地面搖擺”,但她還能和村民們談笑風生,任憑村民們拿她開涮:“你的氣場很強大啊,到了哪里哪里就發生大地震!”
她家剛剛建好的兩層樓房墻體上布滿裂縫成為危房,還沒入住的新房也許永遠無法入住。為此,白萍的婆婆楊永貞哭了整整一天,邊哭邊說:“全家一輩子的積蓄沒有了,還欠著別人幾萬元錢,這日子該怎么過啊?”在白萍的不停勸導下,她才慢慢不再哭泣。
地震后,很多村民們感到無所適從,白萍的特殊經歷成為他們的寶貴財富。她也不斷為他們傳遞正能量:講述汶川地震時人們是怎么度過難關的,不但讓村民們有了底氣,也讓村民們知道了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現在,村民們能夠心平氣和地躺在通鋪里,吃著“美味”的“混搭”大鍋飯,談論著地震過后的生活打算。
白萍嫁到五星村后,已經和丈夫連續在外打工了三年,把掙來的錢全部用在了建房上。現在新建房屋不能住了,她決定過段時間再和丈夫出去打工,“只要人沒有事情,房子總會建起來的,欠款總會還完的!”(記者 韓振 趙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