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偉光 黃曉慧
2013年04月27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到今年5月,海航20周歲。
20年,海航演繹了中國航空業高歌猛進的一個傳奇:從僅1000萬元啟動資金到總資產規模近3600億元;從1架飛機到逾430架飛機、1條航線到500多條國內外航線;從偏居小島的地方企業到布局全球的大型企業集團。
近年來,海航海外并購動作頻頻。然而,大規模的海外投資,海航的國際化動機何在?“吞下”的項目能否消化?作為第一家到海外吃螃蟹的中國民航企業,海航的經驗有沒有示范意義?在海航創業20周年之際,記者走進海航,一探究竟。
并購:“走出去”的必由之路
全球化配置資源、全球化拓展業務是中國大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耙郧埃:揭恢边\營國內航線,規模小,經驗少,資源優勢相對缺乏,所以我們要‘走出去’,在海外市場尋求發展機會!闭勂鸷:絿H化的初衷,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說道。
2001年,海航開通了自己的第一條國際航線,此后采取包機等形式逐漸開發亞洲航線,并相繼開通了洲際航線。2006年,海航確定將香港作為“出海口”,成功收購了香港航空和香港快運兩家香港本土航空公司,拉開了海航海外投資的序幕。
在全球航空業持續低迷和投資者信心下挫的背景下,海航反其道而行之。2011年7月,海航投資2700萬美元收購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這是繼2010年海航以3000萬美元收購土耳其myTECHNIC機務維修公司60%股權以后,全面實施歐洲戰略的又一重大舉措;同年12月,海航投資10.5億美元收購GE SEACO的100%股權,此舉是當年全球最大的并購項目。2012年9月,海航聯手中非基金組建了加納AWA航空,成為國內民航業首個“走出去”的投資項目;同年10月,海航收購法國藍鷹航空48%股權,成為藍鷹航空第二大股東,國內航空公司首次投資歐洲航空企業。
陳峰對此的解釋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海外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國家降低了外資進入的門檻,有些公司低價出讓資產或控股權。面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海航加快了‘走出去’的布局,完成了多項重要并購!
來自海航集團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海航境外年度總收入逾130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11%。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