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為什么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解說詞】粗放式的經濟發展出現了怎樣的偏差?實現經濟轉型的目標又是什么?
【同期聲:胡家勇】這個“四輕四重”,以后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加以改良。一個是經濟增長,另外一個是經濟發展,這兩個概念應該是完全不同的。
【解說詞】胡家勇教授繼續解答。
主持人:您曾經對我們中國的這種粗放式的發展,有過一個描述就是“四重四輕”,具體是怎么“四重四輕”?
胡家勇:第一個就是重投資輕消費,因為我們國家投資力非常高,投資力好像是達到47%,消費在GDP里面的比重也是47%左右。美國這個消費占GDP比重應該是70%,它主要是以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我們國家是投資,所以很多資源就用于投資,消費,叫有效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不足。我們的居民消費在GDP中的比例,改革開放之初還高一點,目前顯得更低一點。
第二個問題就是重規模擴張,輕結構優化。比如說我們的第三產業結構比重一直偏小,這是一個結構問題。然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結構問題,叫地區結構不太合理,叫地區分工、專業化分工程度比較低,所以地區之間產業雷同比較大,比如說有一些汽車(產業)比較賺錢,那么很多省份就上汽車,結果汽車的產能過剩。
第三就是重成本優勢,輕自主創新。由于我們國家勞動力的成本和資本成本一直偏低,所以成本優勢比較明顯,那么企業因為有成本優勢,他們借助成本優勢,往往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品牌意識、原創意識都比較低。
第四個就是重經濟核算,輕環境核算。比如說排污水,向大氣里面排廢氣,這個從企業來說它沒有成本,但是對社會來說,這一部分是有成本的。但是企業沒有算,這個以后是要改變的,因為以后我們要征收環境稅,包括征收碳稅,這些成本就要納入企業的核算。這個“四輕四重”,以后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加以改良。
主持人:作為我們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不要讓我們的環境付出過于太大的代價。
胡家勇:對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性,提到很早、認識也比較早,但是為什么沒有轉過來?我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體制機制。所以我們現在當務之急,我想應該是建立適應科學發展,這樣一個體制機制的基礎。我想是從這樣幾個方面來分析體制機制問題。
第一個我們政府職能目前的轉換還沒有到位。那么怎么轉變?我想應該第一個是界定政府的作用,合理界定政府的職能。什么是政府職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想政府最重要的職能應該是提供公共服務,那么理論界有種說法,要把建設型政府轉變成服務型政府。那么與此相應的,我們要轉變考核政府的指標,原來是GDP,現在要轉變到改善民生上來。
第二個要建立體制機制,我想就是要加快要素市場改革。什么是生產要素?就是資本、土地、勞動力(等等),這些市場的改變,讓這些生產要素的價格,它能夠反映我們叫稀缺性。就是通過價格來引導企業行為,也讓他們節約資源,提高效率,這個我們叫利用市場機制來促進科學發展,這個我覺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