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怎么看當前經濟增速放緩?
2011年以來連續7個季度增速下降
短片一
【解說詞】1978年我國GDP為3645.2億元,2002年首次突破10萬億元,短短四年后的2006年再次突破了20萬億元,2007年又在此基礎上增長了11.9%。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經濟保持以9.7%的速度增長,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并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從2008年開始,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2011年GDP增速為9.2%,2012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僅為7.4%,這是自2011年以來出現的連續7個季度的增速下降。
主持人:胡教授,對照我們30年來的GDP的增長曲線圖,你怎么理解中國現在經濟增速放緩這樣一個狀況,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胡家勇:有三個直接原因,第一個是出口明顯下降,今年1至6月份,我們的出口就明顯受世界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出口增長明顯下滑。第二個原因我想是投資呈現下降的趨勢,特別是一些公路、鐵路這些上面的投資下降更加明顯。消費也在呈現下降的一個趨勢。那么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拉動力都在減弱,那么經濟增長率自然會下降,但是目前來看呢,今年經濟增長7.5%的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經濟學當中有一個“潛在增長率”的概念,世界銀行也對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做過一個預測,就是在2005年到2030年它把它分為了五個階段,我們來看一個圖表。
短片二
【解說詞】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2005-2010年,我國的潛在增長率為11.2%,2010-2015年為8.6%,2016-2020年為7.0%,2021-2025年為5.9%,2026-2030年為5.0%。
主持人:那么針對我們中國目前經濟增長放緩的這樣的一個現狀和經濟潛在增長率的測算圖,中國經濟目前處于什么樣的一個階段呢?
胡家勇:經過30多年的經濟發展,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到經濟轉型時期。各級地方政府都把經濟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著眼點,所以我們經濟發展階段已經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一個國家從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一旦進入中等國家以后,邁向高收入國家這就比較困難。
韓國和日本60年代,他們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但是他們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過渡的這樣一個飛躍。比如說韓國,他們也是調整結構,結構轉型,主要采取一個是重視科技創新,然后是品牌的優勢。世界銀行把韓國作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國家。
胡家勇:那么什么是潛在經濟增長率?就是當各種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地配置和有效地利用的情況下,能夠達到的經濟增長速度。
從長遠來看,我們應該怎么樣看待中國的經濟增長呢?我想還應該抱著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因為我們有利方面我想是主要的,因為結構變遷會帶來我們很多的機遇,比如投資的機遇、消費的機遇都有,這個都會拉動經濟增長。那么從潛在經濟增長率來看,世界銀行測定的增長率,盡管有所降低,包括我們國內一些經濟學家也有測算,有一種樂觀的估計,就是未來20年,我們國家潛在增長率可以達到8%,這個很樂觀,也是有它的根據的。
主持人:雖然我們現在經濟增速在放緩,但是我們要從中看出一些有利的因素,您認為我們的有利因素體現在哪些方面?
胡家勇:我們國家長期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我想是結構性的。
第一個是產業結構的升級改造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國家已經明確有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比如說新一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第三產業,就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我們國家現在目前還有很大的空間。
第二個我們國家城鎮化的推進會帶動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一個是可以帶動消費,城市化可以帶來更多的工作崗位,使生產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一些變化。
我想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基礎設施投資。
再一個因素就是地區差距,將成為我們國家未來經濟增長一個很重要的拉動因素。我們國家從勞動力資源來看,也是非常豐富的,這些因素都是一些長期因素。
精彩推薦:
·【時代問答第四期】洪銀興:讓“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創造”
·【時代問答第三期】李培林:從“鄉村中國”到“城市中國” 【文字實錄】
·【時代問答第二期】萬俊人:堅守道德家園—道德風氣如何提升 【文字實錄】
·【時代問答第一期】林崗:不朽的《資本論》——為什么金融危機“捧熱”《資本論》【文字實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