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06日05: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夢想”,轉變成“中國貢獻”
回首10年歷程,中國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取得和平發展輝煌成就。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讓美好的“中國夢想”,轉變成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中國貢獻”。
作為一名學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更喜歡用嚴謹的數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按美元現價,中國進口額占世界總量比重由2000年的3.35%提高至2011年的9.94%,美國則從18.73%下降至12.32%;這一時期,中國對世界進口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13.03%,而美國為8.63%,中國貢獻相當于美國貢獻的1.51倍。中國出口額占世界總量比重由2000年的3.86%提高至2011年的10.42%,美國則從12.11%下降至8.13%;這一時期,中國對世界出口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14.02%,而美國為5.94%,中國貢獻相當于美國貢獻的2.36倍。此外,2010年中國的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總量比重的19.8%,已經超過了美國的19.4%,打破了美國自1890年以來120年的“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地位。
胡鞍鋼說,一國對世界的貢獻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這個國家的相對經濟規模,二是這個國家的相對發展速度。中國不僅相對經濟與貿易規模大,而且增長快,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0.4%,貨物進出口總額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0.4%。無論以哪種計算方式,其結論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胡鞍鋼說:“這就是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
中國經濟的發展是有形的,老百姓看得見、體會得到。到2011年,根據中國政府提高了的貧困線標準,農村貧困發生率18.6%,農村貧困人口1.22億人,估計占總人口比重為9%左右。這表明過去10年,中國不僅在歷史上減少絕對貧困人口規模最大,而且在同期的世界各國中減少絕對貧困人口規模最大,對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為什么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胡鞍鋼認為,這取決于中國政府對民生的高度關切。10多年前,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01年到2010年,集中全國的人力、財力、物力,辦好減少貧困的大事。2011年,中國政府又制定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胡鞍鋼說,以往,世界上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發生率比例高的國家,在相對短時間內大幅度減少貧困,既無現成經驗、又無成功案例。而今,中國既是成功的首例,又是在減貧規模上的世界最大首例。
視覺統籌:宋 嵩 蔡華偉 張芳曼
圖片報道:
圖①:安徽省合肥一中老師教德國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毛筆。
虞俊杰攝
圖②:游客在參觀中非論壇展板。
資料圖片
圖③:中美學生開展“中美文化交流”活動。
卜向東攝
圖④:市民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廣西南寧街頭漫步。
黃孝邦攝
圖⑤:孔子學院的外國學生展示親手剪出的剪紙作品。
傅 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