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06日05: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走出去,利人利己
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是國力持續提高的根本。
十八大代表、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徐延豪告訴本報記者,10年來,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國家工作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廣大公眾提升自身科學素質的需求得到切實滿足。
我國勞動者科學素質的提高將為提升全世界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做出貢獻,為全世界的消費者帶來更多質優價廉的商品,為世界各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福祉。徐延豪說:“中國的經驗將成為世界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典范,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
國民素質的提高,激發國家能力的飛躍。經過多年的發展,當今中國已成為制造業的世界中心。在十八大代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董事長、黨組書記芮曉武眼中,這就是過去10年來中國對世界做出的重大貢獻之一。
“如果深圳和周邊地區突然斷一次電,那么全球的電子產品價格就會隨之波動。中國的制造業中心地位沒人能夠輕易替代,并已向世界創造中心發展。”這個比方確有現實依據。中國巨大的制造能力,已在世界范圍內降低了產品的成本,提升了質量,普及了應用,使得世界人民能以越來越高的性價比享受到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成果。
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國企業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穩妥地走出國門。2011年,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01億美元。
華為、聯想等中國公司不斷增加海外投資,許多公司在國外設立了研發中心。這些企業雇用了大量當地人員。例如,中遠集團和美國波士頓港的合作,不僅拯救了波士頓港地區和海運息息相關的9000個工作崗位,還創造了共計約2.6萬個就業機會。中國在非洲5個國家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6個中非經貿合作區。目前,約有1.8萬家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根據普華永道公司公布的數據,2011年,中國大陸企業的海外并購交易數量達到創紀錄的207宗,同比增長10%;交易總額達4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在“走出去”進程中,中國企業不僅拓展了自身的發展空間,而且重視開展有利于不發達國家改善民生和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合作,承擔社會責任,造福當地人民,樹立起一系列南南合作的典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