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702/77/15468971426503268585.jpg)
“您是一個不合格的網民!建議您:趕緊去看看醫生,徹治您的心智病癥!边@是6月19日淮安市人社局網絡發言人對一個帶有質疑的網帖的回復措辭。它引發網上一場軒然大波。有網友評點道,“小兄弟,你這回復也不合格。他沒素質,網上提問出言不遜,你也沒什么素質,說人家有病什么的。我猜,你要么是臨時工,要么就是實習生!20日,該市人社局暫停了該網絡發言人資格,并跟帖向網友表示“深深的歉意”。
對公務人員作出的雷人又傷人的回復,網友統稱為“神回復”。細心觀鑒,這種“神回復”又皆屬“新環境下個別官員應對輿論事件而各顯怪招”。
“神回復”頻現:
沒有最雷只有更雷
“車是從朋友處借的,車牌是司機‘擅自’掛的,司機是個臨時工!3月,面對網絡曝出配備豪車、掛假軍牌等問題,遼寧省西豐縣委書記閆立峰作出的這個回應,堪稱“神回復”之集大成者。
陷入輿論漩渦后,為防止上級問責、涉及自身,部分官員通常的第一反應,就是護短和撇清關系。
最典型的,莫過于“臨時工”一詞。這個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理應早就消亡的名詞,近年來卻是堂而皇之闖入公眾視線,一而再、再而三地成為一些涉事部門應對輿論的高頻詞——“臨時工”,在輿論事件中儼然變身“萬能擋箭牌”。
不久前,延安城管粗暴執法震驚全國。在其官方回應中,那個踩商戶頭者,又不出公眾所料地給宣布為“臨時工”。有網絡段子便調侃道:“臨時工人膽子大,刀山火海都不怕。臨時工人覺悟高,有啥責任一肩挑。臨時工人會表演,扮過警察和城管。臨時工人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這調侃中,蘊含著怎樣的憤懣,其實不難體味。
“神回復”堪稱洋洋大觀。群眾來反映問題,河北省故城縣交通局領導回答:“有意見去廁所提”;懷來縣種出了黑蘋果,有關人士對前來調查的記者說,別人都不怕污染,咋你就怕?而回復輿論,一些部門如同“擠牙膏”,風聲緊一點就多吐一點;編織謊言,以圖蒙混過關的,也不在少數,更多的部門則“踢皮球”、“打太極”!斑@個不歸我管”、“我不負責這件事,你找我們處長吧”、“主任不在”,有些人常常是脫口而出。今年5月,廣州城里怪味彌漫,面對記者提出的4個不同問題,環保部門宣傳處負責人統統回答以“請發采訪函”,這種明白無誤的敷衍與拖延,“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網友戲謔之為“一招退敵”——這戲謔中,又有多少民意的無奈與焦慮!
一為自身“面子”,二為頭上“帽子”,一些官員可謂用盡智慧、動足腦筋,就是沒有恥辱與愧疚。但是,用盡渾身解數卻未必一定見效。很多輿論事件,就因“神回復”太過雷人又傷人,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并形成二次熱點。6月8日的龍江河鎘污染事件,廣西環保廳稱作“我國鎘污染事件處置史上的一個奇跡”,激起網友普遍的強烈的反應之后,官網不得不悄悄刪除自我貼金式的“奇跡說”。而今年2月,河南連霍高速大橋坍塌事故,官方通稿表揚了16位領導,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這類“時刻不忘歌功頌德”的“粉飾精神”,換來的只會是更多的批評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