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育進課堂違背教育原理
胡德維
教育部官方網站日前公布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從今年春季開學開始,書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并納入教育督導的專項內容。此事甫一報道,隨即引發教育界的激烈爭論。
教育部2011年就出臺《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各地開展書法教育,但卻因種種原因并未得到預期效果。首先是課時的問題——中小學現在的教學計劃安排得滿滿的,幾乎拿不出課時給專門的書法教育。其次,書法教育的師資難找——一般老師都不能勝任,聘請書法名人費用不菲。再者,書法教育必需的硬件難以保障——學校沒錢購置書法教育所需的碑帖、掛圖、書籍等必需資料,至于設置專用書法教室就更奢侈了。
教育部推行“書法教育進學校”的初衷無疑是好的,但如何貫徹落實,則充滿爭議。綜觀各方面的意見,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在電子化的今天,手寫漢字是不是教育應該特別關注的?二是即便支持書法教育的理由很充分,可是書法教育的相關師資和經費如何保障?三是教育部的這一書法教育通知原則上應全國普及,但顯而易見,目前根本不可能在全國大多數中小學貫徹落實。
根據教育學原理,學校教育不能什么內容都納入,而應該根據今天和未來生活的要求,精選教育內容,科學安排教學計劃。眾所周知,今天我們寫字的能力越來越依賴于計算機和手機輸入,而非人工手寫。如果我們仍然看不到這些現實,而是固守每個學生都必須寫出一筆漂亮的字的要求,那么就明顯違背了“教育要為學生當下和未來生活做準備”的教育學基本原理。
這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字母文字國家的教育工作者有著清晰的認識。最近,英國《金融時報》助理主編吉蓮·邰蒂撰文《電腦時代,你還“草書”嗎?》,指出很多美國教師認為,在數字時代,強迫兒童用他們以后幾乎用不到的字體寫字是浪費時間;教育內容應當得到優先對待,讓孩子們為計算機時代做好準備——在全球化經濟時代,真正重要的是鍵盤,而不是書法。誠哉斯言!
老實說,“書法教育進學校”是近年來“學校是個大籮筐”的又一個生動表征。比如,禁毒重要,于是“禁毒教育進學校”;防艾滋病重要,于是“防艾教育進學校”……但如果什么都重要,什么都進學校,那么還談什么精選教育內容?教育學原理強調,學校教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良好的教育應該在這些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精挑細選最重要的內容。“書法教育進學校”最好能三思而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