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勇
2013年01月25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靠制度鐵籠鎖住“集中的權力”
30多年前,小平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權力過分集中,是官僚主義等問題的總病根。今天,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依然需要解決其手中權力過重、過大的問題。
事實證明,有制約才有平衡,有公開才能健康。從這次中紀委全會的部署來看,瞄準“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目標,力圖在兩方面尋求突破。一是用制度制約權力——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一是讓人民監督權力——從落實改進作風八項規定,到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問題,都強調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督。
這正是破解一把手監督困局的良策。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等制度,把“一言堂”變成“群言堂”,一把手的權力就難以一家獨大;健全和落實施政行為公開等制度,讓權力運行走出“暗室”進入“玻璃房”,謀取私利的空間就會大大縮。煌ㄟ^法治加大懲治腐敗力度,把“罰喝酒”變成“動真格”,就會對腐敗分子形成強大震懾力。通過制度和人民形成的監督合力,讓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的操作難了、空間小了、成本高了、代價大了,一把手才會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
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當然要接受人民監督。不能自覺接受監督的人,不具備當領導干部的起碼素質。從大量腐敗案例看,拒絕監督、躲避監督,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腐化的先兆。從這個角度講,監督是一種負擔,但更是一種愛護。
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曾感嘆,“權力應當成為一種負擔。當它是負擔時,就穩如泰山。當權力變成一種樂趣,那么一切也就完了。” 多一些制度鐵籠里的拘束,就會少一些監獄鐵窗下的痛悔。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須有“伸手必被捉”的自警,更要有“用權就要接受監督”的自覺。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