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在歷史發展長河中,60年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新疆各族人民來說,卻是一段極不平凡的歷程、一卷輝煌壯闊的篇章。回顧新疆各族人民改天換地、艱苦創業的偉大歷程,展望新疆光明美好的發展前景,我們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
一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歷經滄桑、守望相助、休戚與共。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疆發生了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創了歷史發展的新紀元。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掀開了新疆歷史發展的新篇章。60年來,在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新疆各族人民走上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康莊大道,天山南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特別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在全國19個對口援疆省市和中央有關部委的支持幫助下,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勇于變革、敢于擔當、務求實效,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今日的新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各族人民安居樂業。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從1955年自治區成立到2014年,新疆人均生產總值由98美元上升到7037美元,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4%。特別是近5年來,生產總值由4277億元增長到9273億元,年均增長1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由388億元增長到1282億元;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萬億元,是此前55年總額的1.7倍。60年來,農業現代化邁出歷史性步伐,農業機械化、高效節水灌溉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重要的干鮮果生產基地。新型工業化快速推進,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成為重要的能源生產大區,基本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旅游、金融、信息及現代物流等服務業蓬勃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各族人民生活發生歷史性變化。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疆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家庭財產明顯增多,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扶貧開發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向全面小康闊步前進。連續6年開展“民生建設年”活動,將財政支出的70%用于民生建設,著力解決關系各族群眾切身利益的住房、就業、教育、社會保障、水電路氣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使各族群眾更好地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4元,是2009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724元,是2009年的2.2倍,年均增長17.6%,與全國的差距逐步縮小。
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歷史性提升。經過60年的努力,新疆的公路、鐵路、航空快速發展,人們的出行條件大為改善。公路從和平解放初通車里程僅3361公里發展到2014年的17.55萬公里,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鐵路從無到有,目前運營里程已達5760公里,2014年蘭新高鐵開通,標志著新疆進入高鐵時代。新疆已成為我國擁有機場最多、航線最長的省區。自治區成立之初,新疆80%的人口是文盲,農村文盲率高達98%以上。經過60年的發展,已經建成了完整的教育體系,各族人民受教育水平穩步提高。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體系,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2.4歲。
民族團結取得歷史性進步。新中國成立前,新疆民族歧視、民族壓迫、民族矛盾嚴重。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自治區成立以來,新疆各族人民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治權利,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事務管理,各項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少數民族干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民族團結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人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成為新疆的主旋律。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