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還山以綠 致民以富——秦嶺茶人張淑珍的中國夢

    陜西省作家協會 邢小利

    2014年02月28日17: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南茶北移第一人

    在我國種茶的歷史上,茶葉只能在北緯33度以南的地方栽培,張淑珍,我們的主人公,經過潛心研究、試驗,實踐著南茶北移,成功地將中國茶葉產地,向北推移了300多公里,使北緯33度44分的商南縣山區能生長茶葉,改寫了2300多年來,茶葉不能向北生長的論定,結束了商南不產茶的歷史。

    1962年春天,張淑珍從外地買回10公斤茶籽,播在苗圃里,從生根破土,到露出尖尖的嫩芽,她像照料嬰兒一般,細心地照管。但一連幾個春天,苗圃栽的茶樹,全部整片整片地死了。“栽植的地塊都是微酸性土壤,PH值在5.5以下,為啥會死掉呢?”她反復對比試驗,觀察記錄。1966年,商南來了一位安徽的農民茶葉專家,張淑珍把他請到苗圃,一起搞茶苗栽移,但來年,仍沒能成活。1970年,她把這一難題提到省茶葉會議上研討,在土壤分析中,一些專家提到商南縣石灰質分布問題,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覺。經化驗,商南土壤的石灰質果真含量高,她想這可能就是茶樹生長的“絆腳石”。弱化土壤的鈣含量,便成了她又一個新課題。通過反復試驗,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她提出了“避鈣就酸”的茶園種植思路。1972年,她們成功栽活茶樹2000畝。

    張淑珍種植茶葉成功后,大膽地大面積推廣,農民的積極性高漲。農民種下茶樹,張淑珍給以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使全縣茶葉得到收獲。如今,商南茶已成為了農民脫貧致富的途徑。全縣現有茶園10.97萬畝,年產茶120萬公斤,產值1.2億元。

    山區群眾走上了以茶致富的道路,張淑珍功不可沒。對此,她有自己的認識,她說:“改變了貧窮的狀況,人的基本素質也就會提高。比如,以前農民有向地上吐痰的惡習,但現在富了,家里都鋪上了地磚、地板,讓他吐他都不會吐了。生活富裕了,生活質量提升了,人就講究了。”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需要富裕、自在、文明、尊嚴地活著。張淑珍老人也是這個意思,她希望山區群眾走上致富之路后,能夠尊嚴而體面地活著。

    創建茶葉聯營公司

    改革開放初期,茶葉的銷售是計劃經濟,由供銷社統一經營。賣得好,但農民的利潤并不多,賣不動,供銷社就沒有收購的積極性,農民辛苦一年,勞而無功。這個現狀,給一心為農民謀利的張淑珍以刺激:商南曾經引種的葡萄、山楂、龍須草,就因銷售不暢,導致毀樹挖草的悲劇,茶葉剛剛給農民帶來希望,如果重蹈覆轍,農民如何受得了?必須想辦法。這一年,縣供銷社要給農民退回賣不動的1萬公斤茶葉,張淑珍就用一半的價格收回,重新加工后,試著推銷。沒想到,只用兩周時間就全部銷完。這件事給了張淑珍極大的觸動和啟示:看來,商南的茶葉賣不動的癥結,是產銷脫鉤,如果成立一個茶葉銷售公司,把農戶的茶葉組織起來,直接面對市場,不是減少了中間環節,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使茶葉的種植能夠延續下來嗎?張淑珍征求茶農的意見,幾天后,就收到了36份要求加入茶葉銷售公司的申請書。

    1985年3月,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成立了。聯營公司負責茶農的技術服務、物資供應、茶場建立等業務,建立了統一生產計劃、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定價收購、統一系列加工、統一包裝銷售,利潤按比例分成的經營管理體系,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茶葉產業化發展格局。此后,商南縣茶葉站脫離了財政供養,實行企業化管理,實現自收自支,為全縣事業單位向市場經濟轉軌樹立了典范。目前,茶葉聯營公司已發展為陜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依次品嘗了張淑珍老人給我們泡的紅茶、白茶、黑茶、綠茶后,她拿出了一盒真正的武夷山金駿眉,讓我們品嘗。她說:“武夷山金駿眉的第一代制茶人始自宋朝,金駿眉真正為武夷山野生,名副其實,不愧為好茶,而我們總也種不出它的味道來。”她讓我們每個人聞了金駿眉淡雅醇正的香氣,我們不光品味著難遇的真正武夷山金駿眉,還品味著老人胸懷的博大與為人的淡泊。對于同行的優秀,她不嫉妒,高山就是高山,雖然無法征服,但是可以欣賞高山的峻美。在滿屋清氣、讓人微熏的茶香中,張淑珍老人繼續向我們講述著一些當初創辦茶葉聯營公司的往事。

    她說,茶葉生產出來了,就變成了商品,商品賣不出去,就和廢品一樣,每個茶廠廠長的苦惱,就是茶葉賣不出去。茶葉聯營公司成立后,解決了茶葉的銷路。她還說,她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把茶葉引入了商南,其實就完成了一個科研人員該做的工作,她卻還想著如何賣出去的事兒。當初,很多人說她放著金飯碗不端,非要端銀飯碗不可。

    張淑珍這個銀飯碗端得非常成功。從1992年開始,茶業站就有20多名職工率先丟掉鐵飯碗,平均年收入超過萬元,多數職工住進了100平方米三室一廳的家屬樓,在全縣成為響當當的富裕單位。全站每年不僅為縣財政節省20萬元撥款,而且上交財政24萬元稅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图片在线视频| yellow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欧美精品一区视频|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 5555在线播放免费播放|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黄成人免费网站大全|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 欧美性狂猛xxxxxbbbbb| 卡通动漫中文字幕第一区|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波多野结衣资源在线| 四虎AV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边吃奶边插下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avtom影院入口永久在线app| 小小的日本三电影免费观看|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丝袜美女一区二区| 含羞草传媒旧版每天免费3次|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电影二|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激情五月婷婷色| 太大了阿受不了好爽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