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和群眾,是魚水關系。活魚水中游,死魚水上漂”
心里真有群眾,就要撲下身子,為群眾排憂解難。
1960年入黨至今,吳金印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頭,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獅豹頭鄉池山村,原來吃水非常難。半盆水,洗了菜,再刷鍋,最后飲牲畜。世世代代,飽受缺水的困擾。鄉親們為挑一擔水,要跑十幾里山路,到一個叫涼水泉的地方接水。上百副水桶,用繩子穿起來排隊,爭水引起械斗的事時有發生。
為把群眾從缺水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吳金印號召山區青壯年勞力:一人打一口旱井,蓄住雨季的山水。吳金印帶頭打井。每天下班后,到村后的崖壁前掏石挖土。經過一段時間,打成了一口深兩丈許、能蓄十幾立方米水的旱井。汛期,他把水蓄到井里,春冬干旱季節,他把一擔擔清水,倒進山村人家的水缸里。池山村的幾十戶人家,都吃過吳金印挑來的水。
帶著干部鉆最深的溝,爬最高的山,跑遍村村戶戶,深入訪貧問苦,成了吳金印每年工作的重要內容。自然而然,群眾也把吳金印看作自己的親人。1980年,吳金印奉命調離獅豹頭公社。為不驚動鄉親們,他早早起床,帶著簡單的行李,推著自行車,悄悄地下山了。走到小店河村頭時,被青年突擊隊長閆玉禮最先發現了。結果,正在附近河邊洗衣服的婦女,放下手中的衣裳跑過來了,正在路邊田里鋤地的小青年,丟下鋤頭跑過來了。村頭的老大娘老大爺,也拄著拐杖趕過來了……人們緊緊拉著吳金印的手,圍住不讓他走。最后,人越圍越多……于是,吳金印硬著心腸,揮手和鄉親們告別。此刻,他眼噙著淚,只敢往前走,不敢回頭看……大家則飽含熱淚高喊道:“吳書記,山里是你的家,你可要常來啊!”
“倆眼一睜,忙到熄燈。”數十年來,為了老百姓的事,吳金印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個雙休日。他每天都要堅持工作十幾個小時,鎮里一些年輕干部都很難跟上他的節奏。早上6點他就起床,去各村走巷串戶,去十里溝造田,去西山綠化工地干活。有事回機關,只要門一開,群眾就會找過來。說啥的都有,家里老人有病的,鄰里之間不和睦的,想如何發展的。不管什么問題,他都耐心傾聽,甚至晚上休息前還要接群眾十幾個電話。(高文)
相關專題 |
· 吳金印:踏遍青山情未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