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增強四項意識,服務全行員工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結合行政部的部門職責及中心工作,我認為要使行政服務工作上水平、出效益,必須始終堅持群眾立場,主動聯系員工,經常聯系員工,真誠溝通,務實辦事,努力在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學習意識和節約意識上狠下功夫。
一、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努力做好行政服務工作,讓員工滿意。
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行政工作必須依靠員工,始終把客戶的利益、業務的利益、員工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要多干讓員工滿意的好事實事,這是檢驗行政工作做的好壞的標準。
(一)深入實地,問需于民。
行政工作與業務工作不同,具有細致、瑣碎、涉及面廣、與員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等特點,處理不好可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行政工作者必須克服官僚作風,深入一線實地調查研究,不能只是聽匯報看資料,這樣才能發現問題、核實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行政工作還要積極主動,做細做實,不要等員工反映問題再去想解決的辦法。要始終與員工心連心,主動問員工的需求,著力解決員工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一心為員工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
(二)發揚民主,問計于民。
行政工作的中心就是員工的后勤服務工作,行政部區區幾十人,如何能做好上千人的服務工作,幾個人、幾十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依靠廣大員工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隨時吸收員工中蘊藏的無限智慧,工作才不會缺動力、缺思路。而且員工對于自己的事情是最有發言權的,也是最為關心的,如果員工在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決策上民主參與少,政策公開不到位,那么工作就可能出問題,因此,必須發揚民主,將一切服務工作置于陽光之下。
(三)整合流程,方便于民。
建立健全服務組織體系,優化辦事流程,使員工辦事更方便快捷。騰出精力把該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減少中間環節,全面提升服務效能,形成有效的行政服務體系,讓員工看到嶄新的面貌。
(四)健全監督,公開于民。
為維護大多數員工的利益,行政工作要進一步推進管理的公開化、規范化,進一步完善辦事公開制度,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五)思考問題,換位于民。
行政工作的服務特點注定行政工作要更多的與人打交道,因此,行政工作者要養成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習慣。從他人的立場出發,如同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一樣,這樣才能理解員工之所以那樣思考和行動的道理,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對于找到的方法,也要多問問自己,如果我是當事人,我會對這個方法滿意嗎,只有自己滿意了,員工才有可能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人類社會正是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前行的,因此,創新意識是上至國家領導人、下到普通群眾都必須具備的素質。作為行政部,創新可能來自工作程序、工作內容、工作作風上的細微改進,也可能來自一名普通員工的小小建議,總之,創新蘊藏在我們日常的每一件事務性工作中。
(一)培養創新思維。
由于行政工作多為事務性工作,如辦公用品的配備、會議的后勤保障、辦公場所的安全保障等,常年如此,容易造成行政工作者僅靠經驗處理問題,養成一成不變的工作習慣。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經驗固然重要,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與時俱進是時代的要求,事實證明,創新的要求無處不在,創新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行政工作者要養成創新的思維習慣,雖然是老工作,但處理的時間、處理的環境發生了變化,要多問多學,尋求最佳的處理方案,避免犯經驗主義錯誤。
(二)提高創新能力。
無創新能力如巧婦做無米之炊,因此,要加強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具備創新的“米”,才能使創新落到實處。
(三)創新行政管理方式。
行政管理亦即內部管理,方式多種多樣,無一定之規,什么是最優的、最適合我行的管理方式,是我們行政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的。由于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這種探索和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永無止境。行政管理方式的選擇要放眼全球視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