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幸 福
今天,當我們過著甜蜜幸福的生活,當中國夢凝聚著民族復興的信念,我們又怎能忘記鄧稼先!怎能忘記他和他的戰友,在沙漠深處度過的日日夜夜,又怎能忘記,鄧稼先最后一次凝視天安門城樓,那飽含淚水、大海一樣深沉的眷戀!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和他的戰友,用他們的無限忠誠、無私奉獻,用他們的大愛大勇、臥薪嘗膽,在共和國的血管里注入的力量,用兩彈一星精神,在神州大地播撒的幸福春天!!
我常常想到那些與郭永懷、鄧稼先一樣的科學家們。心里也常常暗自思忖:有一種承諾,叫做信守忠誠;有一種大愛,叫做默默無聲。有一種責任,叫做敢于擔當;有一種奉獻,叫做無怨無悔。為了人民的幸福,科學家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執著追求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不正是他們對人生什么才是幸福、才是“值得”的最深刻的詮釋嗎?鄧稼先說,也許將來人們已經記不得他的名字,但是,記得或者不記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是何等的胸懷!何等的高尚的精神!
正是這種精神激勵我在生命的每一段時光里,去努力編制我對幸福的追求。1981年1月我突患低分化胃腺癌,做了胃大部切除手術。此后,又經受了五年的化療。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我得到黨組織和科學家的無微不至地關懷和照顧。同時,也經歷了一段劇烈的思想斗爭。我最終下定決心,要以樂觀主義的態度同不期而至的厄運進行抗爭。32年來,我與科學同行、與詩歌同行,不僅戰勝了疾病,而且,還能以微薄的奉獻報效自己深深愛著的祖國和人民。使我感到特別欣慰的是,在走進詩歌的同時,我也用自己的作品證實了生命的價值,體味到人生的意義,實現了對幸福的追求。胃癌手術后,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我以飽滿激情,從事文學創作,先后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文學、新聞與科普作品3000余篇,出版著作70余本,主持編寫各類著作250多部。我先后出版的三本詩集《精彩人生——人民科學家頌》《共和國科學家頌》《科學精神頌》,填補了用詩歌演繹科學家精彩人生的一項空白。近幾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40多位著名演員在北京、河南、江蘇、陜西、四川、廣東、天津等重點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學院,舉辦了數十場《科學與祖國》專場詩歌朗誦演唱會,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同時,我還參加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科普報告團,每年奔赴全國各地向大中學校師生講述科學家的故事,傳播科學家的精神,累計聽眾已達近10萬人,受到熱烈歡迎。
回顧32年抗癌斗爭的經歷,我對什么才是幸福有了更深的感悟:有些東西比金錢好,比如健康;有些東西比知識好,比如修養;有些東西比地位好,比如品味;有些東西比榮耀好,比如口碑;有些東西比什么都珍貴,比如真情;有些東西比什么都博大,比如愛心;有些東西比什么都美好,比如幸福;有些東西比什么都重要,比如生命。要好好珍惜自己,處處關愛他人,海闊天空,走過快樂人生。幸福=快樂+意義+健康。這就是我對幸福和人生的理解。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我想,這是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幸福觀。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幸福,讓我們在黨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同心協力,團結奮斗,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去作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