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琦 岳曉龍
2013年04月19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為何多是私營公司供水
鄉鎮自建或企業改制而來,縣自來水公司未覆蓋鄉鎮
給十里墩鄉供水的十里自來水公司是私營企業,規模比較小。公司稱,最低消費是經過相關部門研究才決定的。不過,無為縣物價局否認了這個說法,他們只是批準了收取水費的最新標準——居民生活用水每噸2元,經營服務類用水每噸2.5元,但并未同意設置最低消費。
在無為,這樣的私營自來水公司有90多家。價格業務股負責人代玉平介紹,無為是勞務輸出大縣,不少人只有春節期間才回來,用水自然不會太多,很大程度上導致自來水廠無法創收,瀕臨倒閉。
“無為縣之所以有這么多私營自來水公司,有一定的歷史原因。這些公司大多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國家尚未開始對農村飲水工程進行投資,大都由鄉鎮政府集體經營管理或私營自建自辦,很多鄉鎮企業改制后也由私人進行私營管理,當時有100多家水廠。”無為縣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辦公室的陳股長告訴記者,“國家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以來,對這些農村置辦的水廠進行了規范化建設,各級財政投入資金進行了‘并網整合’和管網改造升級,并委托經營公司進行管理,特許經營,自負盈虧。目前的90多家自來水公司中,有七八家是企業的自備水廠。”
據陳股長介紹,目前無為縣正在努力整合小水廠,計劃在“十二五”建設期間通過管網改造和升級,實現全縣統一供水和統一服務,將目前各鄉鎮的自來水公司合并至40家。
無為縣自來水公司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王惠蓉告訴記者,無為縣僅有他們一家屬于國有企業,但供水范圍僅限縣城,并未擴及其他鄉鎮。
陳股長告訴記者:“一方面,政府目前沒有足夠財力將所有自來水公司都納于國有經營;另一方面,無為縣面積較大,鄉鎮和農村比較分散,流動人口較多,由縣自來水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而私營自來水公司有一定的農村供水和運行經驗。目前無為縣自來水公司正在考慮收購并整合部分鄉鎮私營自來水公司,將城鎮管網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目標。”
怎么平衡雙方利益
可適當補貼公共產品提供者,但不宜轉嫁成本給農民
隨著近30年的城鎮化進程,農村出現了人口大進大出的現象,這對公共產品的供應提出了現實挑戰。不過,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十里自來水公司所設的最低消費,實質上是以自己制定的格式條款來強制交易。
“這不僅侵犯了居民的權利,也極易導致水資源的浪費。”安徽大學管理學院丁先存教授說,“既然用不用完48噸水都得交錢,那為什么不把水用完呢?這對水資源保護和農民節水意識的培養都極其不利。”
“農村供水是一項典型的民生工程,政府若是選擇購買公共服務,可以對公共產品提供者進行適當的補貼。”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張德元認為,政府要兼顧私營自來水公司的成本和經營問題,均衡供水用水雙方利益,才能保證“用好水、好用水”,但前提是不能任由企業把經營成本轉嫁給農民。
對于目前像十里自來水公司所面臨的困難,丁先存認為,政府雖然財力有限,但應該采取措施進行適當干涉,適時采用一定的行政壟斷,“私營供水公司過多自然會提高經營成本。擴大經營規模,將成本和維護費用平攤到更多的鄉鎮,將有利于公司降低營運成本,聯合兩個或是更多的鄉鎮供水企業,農村的供水企業將獲得并改善生存和發展環境。”
丁先存說,“農村供水是一件大事,政府需要全面統籌規劃,承擔主要責任。同時,不斷強化農村居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這對于水資源匱乏的我國來說尤為重要!”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