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應有配套懲處措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致使不少規定變成空文
記者:變味的“迎來送往”為何禁而難絕?
吳臨芳:2005年初,修訂后的《國務院工作規則》公之于眾,明確指出:“不要地方負責人到機場、車站、碼頭和轄區分界處迎送”,“不要陪餐,不吃請,不收禮”。領導下基層禁止地方負責人迎送的規定好是好,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沒有談到若地方負責人違反此規定會受到怎樣一種懲處。所以,許多地方不僅層層接送層層陪同,而且越往基層迎來送往的人越多,仿佛不如此就是失敬,就是接待方沒有盡到地主之誼。
郭來旺:變味的“迎來送往”之風,中央并非沒有察覺到其中的腐敗氣味,曾經三令五申下發文件,要求杜絕此類不良風氣,然而光是倡導、示范、帶頭,效果卻始終收效甚微。這說明,失去配套懲處措施的禁令實施起來難免會成銀樣蠟槍頭,缺乏應有的威懾力。再說“禮多人不怪”“舉手不打笑臉人”等思想在國人頭腦中還根深蒂固,上級一見下級搞違規接送便拉下臉來喝斥似乎也不太現實。更何況,上級失去下級迎來送往的風光排場后,其本身就有種心理上的失落,要適應這個接待方式的轉變,本身就得有個心理調適的過程。
賈衛彬:公務接待鋪張浪費是中國行政文化中長久的積弊,一些地方錯誤認為靠接待出政績,公務接待甚至成了某些領導干部用公款來“拉關系”“走后門”、建立與上級個人人際關系的方式。由于公務接待約束機制不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督查不嚴,致使不少規定變成空文。
只要多一些自律、監督和反思,我們的禮儀就能來自正途,走上正軌
記者:如何剎住變味的迎來送往之風?
吳臨芳: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省阜平縣考察輕車簡從、親民務實,就餐十人一桌、四菜一湯(紅燒雞塊、阜平燉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豬肉丸子冬瓜湯)、不上酒水。這種“打鐵自身硬”——身體力行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八項規定”的樸實作風,就是為我們開出的一劑醫治“迎來送往”病的良方。
賈衛彬:迎來送往之風盛行,根本上是我們的宗旨意識淡薄了,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弱化了。要剎住變味的迎來送往之風,就要從高層做起,上行下效。“八項規定”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的重要舉措。中央規定很具體,可操作,中央領導人深入基層,輕車簡從,親民務實,也為我們作出了榜樣。同時,各級各部門也都相繼根據中央規定制定了細化操作方案。當下最要緊的是,要把貫徹落實“八項規定”與做好節日期間有關工作結合起來,做到到基層調研和慰問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深入一線,不擾民、不增加基層負擔。只要我們嚴格按照中央要求,把“八項規定”落到實處,對違紀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就一定能從根本上扭轉浮華奢靡之風,營造政清人和的良好氛圍。
郭來旺:一要管住官員手中的權,將權力關進籠中,假如官員的考核與升遷不再決定于上級官員的一句批示,而是與百姓及同事下屬的評價掛鉤,相信迎來送往的風氣將會不攻自破;二要管住官員手中的錢袋子,假如“公費”開支的閥門一關,一切費用都由好事者自己去開銷,迎來送往的風氣就不會如此盛行。三要多一些自律、多一些監督、多一些反思,只要令必行、行必果,我們的禮儀一定能夠來自正途,走上正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