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1
我們面臨的機遇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
站在更高起點
今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特別是受國際市場疲軟影響,我國對外貿易增速明顯放緩,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中央堅持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總基調,適時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擴大內需作為重點,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一系列國民經濟先行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在經過連續7個季度回落之后,2012年第四季度出現了緩中企穩。從全年看,經濟增長可實現7.5%以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超過6000美元。這份成績單的取得十分不易。
綜合判斷,我們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我國發展仍然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社會生產力基礎雄厚,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人力資源豐富,生產要素綜合優勢明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從國際環境看,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判斷沒有變。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國際環境方面的內涵和條件發生很大變化。我們面臨的機遇,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從國內來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并存,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從國際來看,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潛在通脹和資產泡沫的壓力加大,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
機遇與挑戰同在,希望和困難并存。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要點2
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
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經濟增長必須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這是由當下的國情世情所決定的。
盡管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發展歷程清晰地告訴我們,高度依賴國際市場、以投資驅動的增長格局,已經難以為繼;“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質量、低效益”的粗放發展方式也已經到了非轉不可的時候。曾經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勞動力、土地、礦產資源等傳統要素,其供求關系已發生較大變化,價格持續上升,原有競爭優勢逐漸減弱。為此,經濟發展必須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不斷增強我國經濟長期發展后勁。
產能過剩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工業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產能過剩問題所反映出的深層矛盾,實際上是我國經濟在投資迅速增長的同時,投資效率卻在不斷下降的問題。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最為關鍵的是要更加注重投資的方向、結構和質量。投資驅動既是我國經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主要動力,也會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的動力源泉之一。我們常常聽到一種說法“缺的不是錢,是好項目”,大量的投資如何用在刀刃上,提高投資效率是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