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成功的 》;作者 楊鳳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的進程并沒有結束。要解決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資源環境消耗巨大、社會轉型矛盾突出等一系列問題,保持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障民主政治的穩步前進,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作為改革開放領導者的中國共產黨,將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著力點放在了兩個方面: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推動政治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
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是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科學發展的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建立推動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消除影響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障礙。改革的重點是深化國有經濟改革和國民收入分配改革。
經過30余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國有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牢牢占據著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但同時,部分行業的國有企業壟斷地位不利于經濟的長遠發展和民眾總體福利的提升。中國共產黨將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引導和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確立為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中國將從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及體制改革戰略性突破出發,以促進競爭和加強監管為重點,加快推進以壟斷行業為主的國有企業改革,引導和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提高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奠定微觀基礎。
國民收入分配問題是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將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確立為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另一項重要措施。中國將以促進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目標,從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及實現經濟增長由依賴外需轉向內需主導出發,調整政府、企業、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關系,形成合理有序、公平有效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同時將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為目標,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建立制度統一、覆蓋城鄉、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發揮社會保障作為經濟運行的“減震器”和社會發展的“穩定器”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