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頭青年社會關系的重構
為了調動各戰線團組織都支持社區青年匯的發展,共青團北京市委還下派了任務:企業團組織為青年匯提供到企業參觀交流的機會,高校團組織為青年匯提供師資,開展培訓;而機關團組織比如公檢法則提供權益保護等服務。同時,共青團北京市委還要求每個社區青年匯要做十個青年的個案幫扶。
常宇說,在全市層面,組織六項集中活動,所有社區青年匯都要參加。2013年搞的第二屆社區青年匯藝術節,產生的節目和藝術作品水平很高。組織全市帶有示范性的集體婚戀交友活動,開展一年兩期的面向流動青年的城市融入培訓課程。推動新青年學堂,請高級志愿者利用業余輔導在京流動青年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在全市開展志愿和公益活動。
2012年冬天非常寒冷,社區青年匯就統一組織了一次“溫暖衣冬”活動。他們向社區募集舊的棉衣、大衣。在短短15天的時間里,各個青年匯就募集了8萬件冬衣,集中整理消毒后,由35000名大學生志愿者在春節前后帶回了家鄉,送給最需要的人。
前兩年,社區青年匯都是在摸索階段,現在才大規模推開。社區青年匯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支持,認為是北京發揮共青團作用,投身社會建設的重要創新。它最核心的工作不僅是服務青年,不僅是領著大家玩,在生活上解決問題,而且是在大規模流動的背景下青年人社會關系的重構。常宇說,這也是為什么強調每個社區青年匯每年要開展48次以上20人以上活動的原因。社區青年匯也在努力做跨領域、跨人群的關系的重構,因為青年人融入城市,被城市認可,安全感的獲得,與其社會關系網絡有著重要關聯。
2013年端午節前夕,北京市海淀區58家社區青年匯共同舉辦了以“青春力量聚海淀,品味粽香傳真情”為主題的派對。活動上,來自中關村地區和周邊商業樓宇的近60余名青年一起探討“中國民俗文化”,一起包粽子,其樂融融。
在朝陽區,位于CBD核心區SOHO現代城社區青年匯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尋夢青年。平時,他們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位置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奮斗打拼,只要來到青年匯,他們就擁有了一個共同的稱呼——“朋友”。這里的午間影院、公益志愿驛站、戲劇音樂工坊、咖啡吧、桌游吧、圖書沙龍等功能區及籃球場、健身園等室外設施統統向青年開放,讓青年們在閑暇時有了一處心靈休息的港灣。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區青年匯工作,已將社區青年匯工作納入全市社會建設整體工作格局,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青年匯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按照青年分布規律科學規劃全市社區青年匯布局。2013年就要實現社區青年匯對全市85處青年流動人口聚集區域全覆蓋。
(《中華兒女》雜志 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