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體會群眾路線的“好”與“樂”
光明日報評論員
40余年的鄉村干部生涯,山河變換,榮譽等身,他依然樸實,還是那一身淺軍綠色布帽、黑布鞋的普通老農民的裝束,一如他樸實卻耐人尋味的大白話,一如他不算驚天動地卻讓群眾念念不忘的那些事。他就是被群眾稱為“太行公仆”的河南省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吳金印,一個把一輩子都獻給土地、為了農民的基層好干部。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吳金印以幾十年如一日與群眾同甘共苦、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感人事跡,樹立了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鮮活典范。
我們踐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就要像吳金印一樣心懷熱忱,把群眾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播種的春天,他跟群眾一起找水源、修水池、上山挖地、下河造田﹔寒冷的冬天,他背著救濟糧、帶著救濟款,來瞧瞧群眾碗裡盛的啥、身上穿的啥、床上蓋的啥。
我們踐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就要像吳金印一樣扎根群眾,以群眾為鏡,拜群眾為師。吳金印在長期的基層工作中總結出來的“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有事同群眾商量”的“四同”,正是拜群眾為師,以群眾為鏡得出的寶貴經驗,正是當前反對“四風”的有力武器。
我們踐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還要像吳金印一樣實干硬干,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他上山種樹、下溝造地,硬是讓荒溝變良田,昔日石頭山今成“生態園”。他帶領唐莊人民,把一個窮鄉僻壤的小鄉村變成了豐衣足食遠近聞名的明星鄉鎮。我們走群眾路線,就是要像吳金印那樣,結合當地實際,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要以群眾得到真正實惠作為標準。
走群眾路線,不是一件苦差事。群眾中有智慧,群眾中有善良,群眾中有溫情。願我們所有的黨員干部,都能在吳金印精神的感召和示范之下,真正體會到踐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好”與“樂”。
相關專題 |
· 吳金?。禾け榍嗌角槲蠢?/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