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習黨的十八大文件的幾點體會
三、開展新的偉大斗爭,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1、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百年”的宏偉目標。這是我們黨對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要實現偉大目標,號召全黨全國人民要用新的偉大斗爭,去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
為什麼要用“斗爭”這個詞,這深刻說明了奪取這個偉大新勝利的嚴肅性、艱巨性和重要性,這不是一般的工作,而是一場艱苦的斗爭。
2、要想贏得這場斗爭,關鍵是抓住兩條:一是抓住戰略機遇期,二是凝聚力量,振奮精神。(1)抓住戰略機遇期,就要客觀地準確地分析國際、國內形勢,以寬闊的視野觀察和思考形勢。從外部環境看,國際及周邊形勢雖有變數,麻煩不斷,挑戰嚴峻,威脅遏制的力量在積聚﹔但整體來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新科技革命,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世界多極化仍在發展,世界各國都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強國家綜合實力作為政府的主要任務。當前世界的增長取決於中國的增長,世界對中國市場空前依賴,中國對世界經濟影響力在提升,第三次產業革命我國同世界各國處於同一起跑線,對我國是極好發展機遇。從國內環境看,盡管社會矛盾比較突出,但人民群眾擁護黨的領導,“思穩、思進、思富、思和”仍是主流民意,政局穩定﹔同時,我國經濟基礎雄厚,盡管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尚未完成,市場潛力巨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這正是發展的極好機遇。機遇稍縱即逝,發展時不我待。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好好利用這個寶貴的戰略機遇期。(2)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了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用什麼精神狀態去實現偉大目標。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四個必須”,即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必須增強創新意識,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必須增強宗旨意識,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須增強使命意識,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總之,要凝聚力量,振奮精神,去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
四、建設經濟強國、文化強國、軍事強國,為人類作更大貢獻
貧窮必然落后,軟弱必定挨打,這是當今世界的重要法則。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建設經濟強國,文化強國和軍事強國。
1、加強經濟建設。發展是硬道理,我們必須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牢牢抓住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當前,經濟發展中要認真解決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環境惡化,分配不公等問題。要緊緊抓住三個重點:(1)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由外貿為主,轉為擴大內需為主。(2)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抓住科技創新,由中國制造,改為中國創造。(3)調整分配方式,縮小貧富差距,向共同富裕發展。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當前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就是加快城鎮化步伐。現在我國城鎮人口佔51.3%(發達國家達到80%),我們發展的空間大、潛力大。城鎮化可以大大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業方式的改變,人居環境的改善,社會保障的提高,人民收入的增加,縮小“三大”差別。
2、加強國防建設。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不僅要富國,還必須強軍,既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又要做好軍事斗爭能打勝仗的準備。(1)要堅持黨指揮槍,保証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要樹立“大國防觀”。要高度關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的安全。要貫徹新時期積極防御軍事戰略方針,要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証國家和平發展為國防政策。(2)特別強調了要維護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符合大國的形象。(3)要建設具有在信息化條件化,打贏局部戰爭的能力。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的重大發展。為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貢獻。
3、加強文化建設。我們要努力建設文化強國。(1)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文化,具有增強國家軟實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重大作用。因為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我國有五千年以上的優秀文化,中華民族是不可征服的、必然會興盛的偉大民族。(2)文化建設最根本的是教育、培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3)文化建設要面向全社會,要把培養、宣傳、弘揚社會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作為基本功。要從家庭、學校、單位、社會全方位抓起,要從娃娃抓起,要從一點一滴小事抓起,要從廣泛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和批判、剖析反面典型抓起。
五、加強黨的建設,從根本上提高黨的建設科學文化水平
1、對於執政黨的建設,首先是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必須全面抓好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制度這五個方面的建設。
2、首次提出了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的要求。特別是“服務型”的要求,具有重要意義:(1)這是對新時代條件下黨的功能的重新定位,充分體現了“為人民服務”這個黨的根本宗旨,深刻體現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2)辯証地、科學地、準確地闡述了黨與人民群眾的相互關系。共產黨是來自老百姓、根植於人民,必須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唯有依靠人民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唯有依靠人民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領導要體現在為人民服務之中。因此,必須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3、特別強調了反對黨內腐敗問題。(1)提出了要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官員清風。特別提出對主要領導的監督,這很重要。但恰恰這一點不易做到。由誰來監督?怎樣監督?應該研究從體制、機制、制度上加以解決。(2)中央對當前反腐敗的形勢作了客觀冷靜的分析:成效明顯和問題突出並存,防治力度加大與腐敗案件易發多發並存,群眾期望值上升與腐敗現象短期內難以根治並存。有的同志說,現在處於“相持階段”。要高度警惕,腐敗問題會激起民憤,甚至有亡黨亡國的危險。(3)反腐敗要打組合拳:把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治綜合推進。(4)進一步加強自律和群眾監督。各級官員向社會公布財產的做法是一個好辦法,值得研究﹔互聯網作為群眾監督的重要方式,是有效的,值得重視並加以正確引導,更好地發揮健康的積極作用。(5)最近中央作出了“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若干規定”,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深受群眾擁護,深得民心,希望全黨效法,嚴以律已,付諸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