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學習路上

    習式外交的“和”文化底蘊:中國人血脈沒有窮兵黷武的基因

    2015年07月15日16: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學習路上”大型網絡數據庫  點擊進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7月15日電 (萬鵬)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中國“和”的文化以及和諧相處的國際觀。他多次指出,“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中國將堅定不移沿著和平發展道路走下去,這對中國有利,對亞洲有利,對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動搖中國和平發展的信念。”近日,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喬清舉在《習式外交的“和”文化底蘊》一文中分析,近年來,我國的外交戰略和舉措中越來越自覺地運用“和實力”的理念來處理對外關系,“新型大國關系”、“一帶一路”、亞投行籌建等都是例證。喬清舉認為,在當今世界,基于中國傳統文化,以“和諧”的價值觀為核心,建立民主正義的國際秩序,從而實現的人類永久和平愿景,將是中華文明改寫人類歷史的偉大貢獻。我們將此文主要內容摘編提煉如下,以饗讀者。

    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邏輯:

    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二;加上人口規模、國土面積等,這種體量讓世界感到疑慮。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中國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和平主義的文化傳統,說明其豐富深刻的內涵,消除世界的疑慮。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中國和的文化以及和諧相處的國際觀。去年五月,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他指出:“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緊接著,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六十周年紀念大會上,他又指出:“中國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中國將堅定不移沿著和平發展道路走下去,這對中國有利,對亞洲有利,對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動搖中國和平發展的信念。”習近平的講話,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聲音,向世界傳達了中國的和平智慧和中國人民對待世界的和平友好態度。

    從歷史上看,主權平等是近代國際關系準則。可是,民族國家之間的平等與和平并不是天然狀態,而是武力抗爭的結果。就當今來說,歐美西方文化仍為世界話語,“力量”思維根深蒂固。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這相對于硬實力來說誠然是一個進步。但是,無論是軟實力還是硬實力,都有“力量”(power)在。現在的世界和平,是一種力量均勢的和平、強權壓制其他國家的和平,還不是各個國家、各種文明發自內心、發自文化基因的和平,其思想基礎是薄弱的;世界迫切需要中國“和”的文化的再啟蒙,建立基于內心真誠的和平文化的思想基礎。中國文化的“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作為國際關系原則,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具有永恒魅力。

    中國“和”文化蘊涵著“協和萬邦”的國際觀:

    和平、和諧在中國文化中是有深厚根基的

    和平、和諧在中國文化中是有深厚根基的。和諧的價值觀表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是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和諧觀;表現于人與人之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的人己和諧觀;表現在社會上,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和為貴”(《論語·學而》)、“大同”和“民胞物與”的理想社會;“和”表現于國際關系,是“萬邦和諧”、“萬國咸寧”的睦鄰友好關系。

    “和”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普遍原理和根本價值觀。作為價值觀,它是中華民族最為永恒和深沉的精神追求。習近平曾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深刻地指出:“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這一概括是相當準確的。

    “和”作為國際關系準則具有感化魅力:

    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

    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時,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去粗取精”。他談到,“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尊重生命”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至今仍為國際公認的兩條倫理金則。歷史上,中國真誠地把和諧和“忠恕之道”作為國際關系準則。從漢代開始直到清中葉,中國在經濟科技方面保持世界領先長達1500年,但中國從來不靠“力量”進行擴張,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都是文化文明的和平傳播。2013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出席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時曾指出,“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在當今世界,基于中國傳統文化,以“和諧”的價值觀為核心,形成全球經濟與政治、文化與文明、命運與生命共同體,將是中華文明改寫人類歷史的偉大貢獻。

    中國文化強調“以文化人、以德服人”。孔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孟子說:“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中國文化講究的是懷柔、感化;感化是感動、打動人心,使經濟文化落后的民族能夠傾心于先進文明,發自內心地真誠地學習和接受先進文明,成為先進文明的一部分。習近平曾在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淵源。中國人自古就推崇‘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遠親不如近鄰’、‘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等和平思想。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理念。

    (本文綜合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論壇等媒體報道)

    推薦閱讀:


    習近平“四大伙伴關系”主張為金磚國家應對挑戰提供新思路

    習近平對群團組織提"三性"要求:政治性放首位 群眾做主角

    習近平“四個全面”體現四大理論特征 源自人民熱切期待

    聽習近平談學黨章、強黨性,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

    任理軒系列文章詳解“四個全面”實現的四大“新飛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18男同少爷ktv飞机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观看| AV无码小缝喷白浆在线观看 |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www.夜夜操.com|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极品虎白女在线观看一线天|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真正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高辣h浪荡小说校花系花2|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三级中文有码中文字幕| 日本一道本在线|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免费看的黄网站|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a4yy私人影院| 奇米影视7777狠狠狠狠影视| 丰满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 特级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www| 四虎4hu永久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 国产无套露脸大学生视频| 91最新高端约会系列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