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4日13:36 來源:解放軍報
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塑造中國心、民族魂、強軍志,需要高尚的文藝引領。正因此,習主席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藝術(shù)理想,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
“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fā)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文藝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應該用獨到的思想啟迪、潤物無聲的藝術(shù)熏陶啟迪人的心靈,傳遞向善向上的價值觀。如果文藝創(chuàng)作、文藝作品缺鈣質(zhì)、缺筋骨,成為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就不可能“美教化、厚人倫、移風俗”,引導人們向上向善向好。軍隊文藝工作者只有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xiàn)地體現(xiàn)在文藝創(chuàng)作之中,把崇高價值、美好情感融入文藝作品之中,客觀形象地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才能引導官兵爭做“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塑造出更多新時期“最可愛的人”。
軍事文藝,歷來是時代最剛性的音符,為國家強盛、軍隊強大注入了鐵血陽剛,為弘揚中國精神、引領社會風尚提供了豐厚養(yǎng)料。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娛樂化、貴族化、空洞化的泛起,軍事文藝丟掉藝術(shù)理想的問題時有發(fā)生。有的作品立意不高,缺乏政治意識、社會責任;有的為了追求所謂發(fā)行量、收視率,放棄了理應堅守的價值理念,在市場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有的沉潛功夫不夠,作品過于單薄,達不到應有的社會效果。這些問題不解決,軍事文藝就無法擔起時代重任,就很難走在時代前列、引領社會風尚。
羅丹說:“在做藝術(shù)家之前,先要做一個人!”藝比天大,德如地厚。文藝是滌蕩人心、塑造靈魂的工程,要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創(chuàng)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業(yè)務水平。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養(yǎng)德與修藝是分不開的。軍隊文藝工作者只有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把大寫的人立起來,把文藝戰(zhàn)士的好樣子立起來,把為人、做事、從藝統(tǒng)一起來,才能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有深度、有品質(zhì),有軍味、有戰(zhàn)味,經(jīng)得起時間淘洗、歷史檢驗,傳之久遠、影響深遠。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深挖井方能飲甘泉,瀝心血方能塑心靈。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軍隊文藝工作者只要遵循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強化打造強軍文化的責任擔當,保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藝術(shù)定力和“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zhí)著追求,不為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一時之譽而急躁,才能創(chuàng)作出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成為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