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舜
2016年11月08日08: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大氣污染治理關系到全民的身體健康,應該實事求是、真抓實干,決不可以高舉輕放。
----------------------------------------------------------
近日,京津冀區域持續了多日的重污染天氣,東北地區重污染天氣也卷土重來。據新華社報道,從哈爾濱開始,沿哈大線一路向西南方向傳輸,直至山東半島、江蘇和安徽北部,污染天氣波及6個省份30多個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個城市“爆表”,其程度之重、影響范圍之廣為歷年少有。環保部指出,在這么大范圍發生重污染天氣,內在原因是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過大,不利的氣象條件是外在原因。
什么原因導致了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過大?專家表示,此次東北、華東地區大范圍的污染過程,始于11月3日、4日,發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綏化和大慶一帶,重污染主要來源是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質燃燒。隨著各地逐漸啟用燃煤采暖設施,在夜間近地面的高濕環境下,硫酸鹽的二次轉化加劇,PM2.5的影響有所加大。
看來,根治霧霾的選項當中,應該有一場供暖革命,逐步淘汰污染排放過大的傳統供暖方式,讓清潔能源當主角。然而,供暖革命知易行難,不僅需要各地群策群力,可能還需要更高層級的制度設計,從宏觀和戰略高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實施。
環保部還指出了地方上存在的問題,比如企業排放問題突出。黑龍江省是全國唯一大型燃煤電廠沒有安裝脫硝設施的省份,并且存在大量燃煤小鍋爐,東北三省的獨立采暖燃煤鍋爐基本沒有安裝脫硝設施,有的甚至也沒有安裝脫硫設施,超標問題突出。
在大氣污染形成的諸多因子當中,工業排放可以說是人們最深惡痛絕的一個。“APEC藍”贏得廣泛贊譽,是因為重污染企業的排放得到了有效遏制。這樣的遏制既得民心,也在促進落后產能的淘汰和產業的轉型升級。對地方來說,這過程可能是有陣痛的,但已不能再拖,經濟的發展不能以人民的健康為代價。
目前,霧霾對健康的危害正在被研究者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據《中國循環雜志》報道,近期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進行的研究表明,2013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各大省會城市等74個主要城市的居民有32%的死亡與PM2.5污染相關。此外,北京市衛計委的數據顯示,每5個新發惡性腫瘤者就有1個是肺癌患者,且肺癌占男性新發惡性腫瘤數的第1位、女性的第2位。
大氣污染治理關系到全民的身體健康,應該實事求是、真抓實干,決不可以高舉輕放。然而環保部發現,一些地方的應對既不重視也不積極。普遍存在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不足、響應級別偏低的問題,如哈爾濱市嚴重污染持續26個小時,AQI達到500(空氣質量指數爆表)持續14個小時,僅啟動了藍色預警。一些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不完善,如吉林省本級及多個市州未按要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應急響應啟動條件偏高。
去年,環保部曾對霧霾應急響應不力的地方負責人進行約談。現在看來,在那些消極應對大氣污染的城市,有必要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深入督查,情節嚴重的應該問責。
希望各級環保部門發揮好環保中樞的作用,積極作為,保衛我們的藍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