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晶
2016年07月14日15: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任弼時12歲寫下《愛群說》,提出“若能愛群,國安有不強哉?”的主張。1922年他加入共產黨投身革命事業(yè),在黨內出現(xiàn)左傾或右傾時,始終堅持用“向群眾學習”的態(tài)度擺正自己。在任弼時看來,“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量是非常偉大的,只要依靠群眾,任何困難問題都有辦法可以解決。”可以說,善于向群眾學習,是任弼時對革命經歷的深刻總結,也是他革命生涯的真實寫照。
“向群眾學習”為什么會蘊含如此巨大的能量,能讓任弼時同志一生堅持?因為在任弼時同志看來,“黨的一切政策和決定之是否正確,要看它是否符合于群眾的利益與群眾的要求,是否能夠得到群眾的擁護,并能夠動員群眾積極起來去奮斗去實行。”也就是說,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能不能受益是黨做決策、貫徹決定是否正確、能否到位的“試金石”。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蘊含著最為波瀾壯闊的力量,從“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事實,尊重民意,問計于民,成為了歷史見證下的真理,而向群眾學習則是踐行這一真理的最有效途徑。只有向群眾學習,才能知道群眾真正的所思所想,才能時時刻刻與群眾保持血肉聯(lián)系,才能不脫離群眾,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改革發(fā)展的步子走的更穩(wěn)更順。
向群眾學習,就是要熱愛群眾。要講團結,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只想著領導群眾、指揮群眾而不是與群眾一同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勢必會脫離群眾,難以走進群眾心中,只有喚起最廣大的群眾的積極性和熱情,才能為國家建設、民族富強積蓄最大的攻堅力量;要有強烈的同理心,也就是要以群眾之心為心,要對民情有最深切的感性認識,盡量從群眾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生活、困難以及喜怒哀樂,體會到什么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從群眾的需要中找到改革的方向。
向群眾學習,要時時刻刻融入到工作方法中去。毛澤東同志說過“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這教導我們要拜群眾為師,重視群眾的智慧,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領導干部要深入到群眾中去,發(fā)現(xiàn)群眾長處,提煉群眾智慧。此外,“拜人民為師”不能光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要沉下去、沉到底,不搞花拳繡腿,不搞蜻蜓點水,真正做到與群眾“一塊苦”、“一塊干”,要堅持久久為功,不搞虎頭蛇尾的面子工程,要謀長久之功,扎扎實實好事做好,實事做實。
總之,領導干部要把向群眾學習當成是一堂“必修課”,從中汲取不斷前行的力量,更要把向群眾學習當成一種信念,在學習中貫徹黨的群眾思想和群眾觀念,將群眾利益高舉過頭頂,把為人民服務鐫刻在心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