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端端
央廣網于近期策劃推出《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專欄,全方位梳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理論表述及形勢論斷,對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精神進行深度解讀。習近平總書記說,“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它損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5月23日 央廣網)
在正風肅紀和反腐懲惡的高壓態勢下,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初顯成效,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但也應當看到,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尤其是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然多發高發,有的小官置法紀于不顧,盜領、挪用民生“救命錢”,小官巨貪被挖出一撥又一撥,他們“吸血不多,痛癢一片”,危害極大;有的門好進了,臉卻難看了,事更難辦了,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讓群眾“跑斷腿”“傷透心”。這些發生在基層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損害的是百姓切身利益,蠶食的是群眾獲得感。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老百姓而言,身邊的“蚊蠅”叮咬不斷,相比報道中的“虎害”更有鬧心之堵、切膚之痛。“蒼蠅”雖小,危害不小;“蠅貪”成群,其害猛于“虎”。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正是認識到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的危害性,中央將今年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劍”指向基層,向下傾斜,向基層延伸。可以說,“微腐敗”就是大腐敗的前生,大腐敗就是“微腐敗”的后世。管住今天的一只小“蒼蠅”,既可能消滅一只明天的大“老虎”,更能保一方百姓、贏一方人心。否則,一旦“大老虎太遠,蒼蠅撲面”,“微腐敗”就會危害黨和政府健康,啃食政府形象,掘斷黨心民意之間的紐帶,必然損害黨的執政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基層不是權力監督的“空白地帶”,嚴查基層貪腐,必須讓執紀監督問責真正下沉到基層一線。筆者認為,對“微腐敗”要露頭就打,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分大小,零容忍、無死角,既打老虎又拍蒼蠅,須臾不可懈怠、絲毫不能放松,必須做到抓大不放小,對基層“蠅腐”要挖樹刨根,一抓到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寸步不讓,不斷厚植黨的執政基礎,讓反腐正風給百姓帶來獲得感,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腐敗的要害,不在于級別的高低,而在于權力的異化。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這也是十八大以來重要的反腐共識。治理“微腐敗”要扭住權力不放松、不懈怠,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為基層“微權力”量身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籠子,讓制度的籠子更加貼近基層實際,避免基層權力跑偏。一方面,加大權力制約和監督的力度,馴服權力,加強基層政務、財務公開,讓“小官”的一言一行接受陽光暴曬,讓微權力在陽光下規范運行,主動接受群眾、媒體和全社會的監督。另一方面,有權就有責,權責要對等。無論是黨委還是紀委或者其他相關職能部門,都要對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進行簽字背書,做到守土有責。推進“一案雙查”,加大對“一把手”的問責力度,讓主管領導不再“視而不見”。
基層是權力的“神經末梢”,但絕不是管黨治黨的盲區、死角。越是在群眾身邊的權力,越要層層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把全面從嚴治黨的壓力傳導到基層一線,把反腐倡廉一竿子插到底;越是問題多發,越要突出問題意識,旗幟鮮明地反對“微腐敗”,理直氣壯地制止“微腐敗”,要瞄準靶心、有的放矢、堅決查辦、毫不姑息,用基層反腐敗斗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推進,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