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彪
在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來為航天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表示崇高敬意,強調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峰,譜寫中國航天事業新篇章,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4月25日新華社)
飛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類的一個美好夢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媧補天……人類用口耳相傳的傳說,訴說著對奧秘太空的向往。然而,就在他國實現這一夢想時,許多人還難以置信,認為“不可能”。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太空行走到交會對接,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從天地對話到太空授課……太空中有了中國人的飛行器,也有了中國人的身姿,中國已成為了世界第三個漫步太空的國家,“不可能”變成了鮮活的現實!
中國人從不缺少飛天夢想。屈原呵壁問天,是古往今來仰望太空的極致,奇偉瑰怪的《問天》,一連提出170多個問題——從天地日月星辰問起,“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于蒙泛。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屈原“問天”,寄予著中華民族亙古不滅的夢想。作為第一個追夢人,明朝的萬戶,最先想到了用火箭的力量“飛天”。他用火藥作火箭動力,將火箭綁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火箭點燃后,火藥爆炸了,萬戶則消失在火焰和煙霧中!懊髦豢赡,偏向空中行。”中國的萬戶,可謂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飛天的實驗者!
放飛夢想,飛向太空,中國人敢于向“不可能”宣戰。紅軍長征,在世人看來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神話,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打破了這個神話。長征勝利20年后的1956年,處于貧弱中的新中國,又開始了新的長征――向太空進軍!1958年5月,毛澤東莊嚴向世界宣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年輕堅強的共和國在一片廢墟上迅速挺立,老一輩自信的航天人在大漠戈壁中默默奮斗著!
歷史永遠會記住這一天,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從“東方紅一號”到“東方紅三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從無人飛船首訪太空到遨游漫步……中國航天人一次次向“不可能”挑戰,一次次將夢想變成現實、收獲成功!
“我們人類是唯一的嗎……人類也可能搬家,搬到別的星球去!闭f這話的不是幻想家,而是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時間是1970年冬天。他這番寓意深遠的話,詮釋了從理想到現實的“可能性”。實踐表明,世上許多突破性、革命性的創新實踐,都是從征服“不可能”中取得的。在太空中,誰也無法預測中國人的腳步將走多遠;在人類發展中,誰也無法阻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向世人宣告:“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痹O立“中國航天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相關專題 |
· 付彪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