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明
24日上午,洪山監獄舉行“迎中秋 話親情 促改造”活動,參與活動的99名職務犯罪人員中,原級別為副廳以上的11人。“節日收禮是我邁向貪腐、走向監獄的第一步。”幾名服刑貪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這樣說。“現在回想起來,逢年過節,一些老板給自己送的禮金是‘定時炸彈’。”一個服刑者說。(9月27日荊楚網)
貪官悔言是真情的表白,雖說已經為時已晚,但也是一種警示。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中秋是僅次于春節的重要傳統節日,也是腐敗現象出現的高發區和易發區,在喜慶的同時隱含著悲劇,此時如果把握不住,“挺”不過去,極有可能是走向監獄的第一步。
中秋節是團圓節,也是走親訪友的好時機,按照傳統風俗送禮送紅包聯絡感情似乎是人之常情,在此期間一些意識不堅定者極易被“禮”和紅包擊倒,如:安徽蕭縣原國土局長董超受賄800余萬,大都發生在中秋期間;河南信陽副市長張杰貪污受賄938次 ,每年中秋、春節是受賄“高峰期”;還有以送月餅茶葉為名進行受賄,如: 國家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偉華,03年中秋節所收的月餅盒內裝1萬元美金。陜西榆神公司副總經理受賄:中秋節茶葉盒裝5萬。據調查:近80%貪官會在春節、中秋等大節日廣收禮金和禮物。即使是“八項規定”之后,仍然出現中秋節日收受禮金和禮物的現象,中紀委“中秋通報”已曝光多起案件:有的收紅包,有的收月餅,有的收購物卡等等。
對于節日期間廉政問題,中央一而再的進行強調,預防為主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些人為了滿足私欲,必然會采取新的方式,從明到暗,借中秋節之機,以禮尚往來為名,收禮受賄。從前段時期的報道看,市場上、網店中,“私人訂制”的高價月餅、“混搭包裝”的高檔茶酒,以及各類電子禮券又開始冒頭,這些新的動向很值得警惕。
誠然,官員同樣也有親朋好友,也需禮尚往來,但要分得清,鑒別得出,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把送禮送錢的人當作朋友,或者棒不打送禮者,那就會是非不分,被一顆顆糖衣炮彈所擊倒,其后果危害無窮。因而,官員除了平常慎重交友,凈化自己的交友圈之外,更重要的是年關應緊緊的把好自己的“門”,不能讓一些有目的的人隨意邁入自己的門檻,不怕打破情面,不怕撕破臉皮,讓“送”者無法送,讓其死了那條心。
中秋節要成為“潔”節,官員在此特殊節點更需多長一個心眼,多留一份神,不論“送”的手法以何種面目出現,都應做到禮不要,拒紅包,管好身邊的人,管好身邊的事,不為利所惑,多問一問一些人為何送,求得是什么,自己將承擔什么樣的后果;多想一想落馬官員的下場,從中領悟廉政的珍貴,過好人情關、金錢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