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珠田鄉大壟村是江西省“十二五”省級貧困村。大壟村村支書王建紅告訴記者,由于地處偏遠山區,生存條件惡劣,全村2000余人一直脫貧困難。
扶貧是為讓百姓早日脫貧,但在有些地方,扶貧卻是越扶越貧,更有甚者,扶貧項目沒能成為老百姓福音,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面對如此怪象,許多人會發問,究竟是哪出了問題?在記者的了解中,我們得知。一方面,近年來,由于一些扶貧項目補助標準偏低、所需配套資金較多,一些貧困村推進扶貧項目的配套壓力較大,在完善基礎設施、推進扶貧開發中欠下一筆筆債務;另一方面,由于村集體經濟大多名存實亡,基本無力償還脫貧中欠下的債務,最終導致了“負債脫貧”。
脫貧致富,就必須要以精準扶貧為根本,以實干苦干巧干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刨窮根、摘窮帽,坐而論道的清談不行,光是滿腔熱情的吶喊也不夠,靠外來力量的施舍和規劃更不現實。只有把“實”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扶貧解困的目標才會有實現的可能。舍此之外,實無他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工作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重點,也是最艱巨的一項任務,不能光喊口號,更不能搞形式主義,一定要真抓實干”。
變,就是要轉變以往扶貧的套路,生搬硬套其他地區的脫貧經驗顯然是出不了實效的。那些違背群眾愿望、脫離實際的“辦法”,還會事倍功半。針對部分貧困村“負債脫貧”而又無力償還的狀況,相關領導部門更應該省思與改進目前的扶貧思路及扶貧戰略。
扶貧的謀劃要實、不好高騖遠,上級的部署要與本地的實際相結合,找準精準扶貧的著力點,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對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貧困村,可以制定相應的配套扶貧政策;對于那些扶貧資金短缺的地方,也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標準,逐步降低或取消其項目的資金配套要求。
針對貧困村的負債情況,要進行詳細的了解分析,建立相應的化解機制。如果是因為在扶貧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必要開支,上級機關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資金補償,盡快的化解扶貧項目帶來的負擔;如果是因為項目的不合理而導致的不必要開支,那么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該取消的取消,該整改的整改,確保扶貧項目能夠達到百姓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