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疆
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指出,當前深圳一些干部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工作作風,與中央、省委的期望相比,與當年的特區“拓荒牛”相比,與當今時代發展要求相比,都還存在較大差距。
就深圳而言,從設置經濟特區至今,雖然發展只有35年,但其所獲得的成就卻有目共睹,“深圳速度”更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毫無疑問,深圳的發展離不開當地干部的實干和進取。但應注意的是,當今中國,已步入改革的深水區,一系列難啃的“硬骨頭”接踵而至,在嚴峻的考驗面前,無論是先富還是后富的地區,干部一旦患上小富即安的懈怠思想,那么本該向前發展的車輪只會被掛上“倒擋”。
實際上,敢闖敢試的干事創業精神之于任何一地,都應是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更何況,在正風肅紀的新時期下,對于每一名干部而言,不但要講規矩、守紀律,更要能干事、干成事。誠然,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依舊蹄疾步穩,但東西部之間的差異仍然存在,這也是落后地區干部不得不面對的客觀實際,正因如此,更應時刻自省并謹記“無規矩不成方圓,非實干無以彌不足”。
愈要謀求發展,愈發不能忘本。干部作為一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子,假若抱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心態,只會淪為貪圖享受的“敗家子”。中央一再強調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歸根結底來說,只有放下地區發展優勢的“自滿”,除去小富即安的懈怠思想,才能時時擁有“干”的勁頭和“闖”的精神,繼而不斷創造出“利家利民”的新業績。
于干部而言,萬不可被一時的發展成就蒙蔽雙眼,更不可將些許的“滿足感”凌駕于群眾的“獲得感”之上。所謂“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最終要落到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關鍵點上來。興許,在部分干部眼中,亮眼的“政績”所帶來的一時裨益足以證明一切,但在這些“政績”背后,又是否經得起群眾同樣受益的拷問?
時下,衡量干部實干與否的標尺,已不是打造出高速發展的“表象”那么簡單,而是要在如何讓老百姓更多、更公平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方面下足功夫。應看到,馬興瑞對深圳干部“實干精神少了”的鞭策,值得其余地區的干部引起“共鳴”。其實,暴露出作風漂浮的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耳盜鈴,得過且過。說到底,真正實干者,就要動真格、除頑疾,只有干部自身革故鼎新,才能做到讓百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