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這是習近平同志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下的溫情回憶。
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考察調研,第一站就到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這里是他當年插隊的地方。在那艱苦歲月,他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與村民同吃同住,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池,在這里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在闊別的歲月里,他4次給梁家河村回信,表達惦念之情,鼓勵鄉親們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而今,他來到這里,見到當年的人,談起當年的事,話起當年的勞動場景。這一切,令人感慨萬端。
樹不能斷根,人不能忘本。不管你身在何處,故鄉總是永遠的牽掛;不管你走多遠,來處總是永遠的銘記。這是做人的寶貴品質,也是我們黨不變的信念。總書記情牽故地的感人故事,如此生動、具體地從一個側面表明,共產黨人永遠不忘本,永遠記得自己的根。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就在于這一寶貴品質;之所以成為在13億人口大國執政的大黨,成為偉大事業的領導核心,就在于永遠不忘記人民這個根本。
在新的形勢下,一些黨員干部淡忘了宗旨信念,不是把自己定位于人民公仆,而是自認為官老爺。有的淡漠了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把血肉聯系、魚水關系變成了“油水關系”。有的遇事只為一己得失考慮,不從老百姓的利益出發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不把人民安危冷暖記掛心上。這一切表明,在一些黨員干部心里,人民這個根斷了,人民這個本忘了,人民這個魂丟了。
列寧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斷了根、忘了本、丟了魂,遲早是要出大問題的,一個人如此,一個執政黨亦如此。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鐵八條”、反“四風”,老虎蒼蠅一起打,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說到底就是要從根本上校正全黨同志思想上的航向,讓人民利益始終成為各級干部的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在一系列重要場合、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深刻強調了這個根本問題。他的治國理政思想核心,就是實現人民利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之所以贏得黨心民心,就在于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都牢牢植根于人民,展現著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光芒。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去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語重心長地說:“我現在看到貧困地區的老百姓,確實發自內心地牽掛他們。作為共產黨人一定要把他們放在心上,真正為他們辦實事,否則我們的良知在哪里啊?”去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于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時,習近平總書記給大家留下一道思考題:“我們當初是從哪里出發的、為什么出發的”。今天,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不忘初心,永遠記得從哪里出發,始終思考為什么而出發,人民就永遠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根本依靠,永遠是我們奪取勝利的力量源泉。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人民都會永遠與黨在一起,共同面對,生死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