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測評是個好機制,但與之對應的是行政公開。就像天平的兩端,民主測評在這頭,行政公開在那頭,不能一頭不斷加碼,另一頭卻無所作為,否則必然導致天平失衡。
據媒體報道,前不久湖南祁陽縣召開縣直機關“滿意不滿意”股室民主測評活動,由于排名靠后,縣環保局黨組成員、環境監察執法大隊長鐘偉民等人面臨被免職調離命運。有人質疑測評結果不公,認為可能是執法導致被罰企業不滿,因此在測評時報復。
對機關單位進行民主測評是一個常規動作,做法上各地有所不同。不過,在有些地方,此舉往往淪為走過場,其測評結果的真實性往往有一定水分。像湖南祁陽縣如此動真格、專門針對全縣重點股室中層干部而進行的民主測評,較為少見。其參評人員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縣級領導以及企業代表、個體工商戶、網友代表,可謂陣容強大。
若參評人員中包括環保執法對象,確有可能被“暗算”。但就算有些企業曾被環保部門處罰過,也不能就此說明企業會為此報復環保部門,首先這些受過處罰的企業在民主測評中占有多大比例尚不清楚,其次別的職能部門也都會對企業進行監督執法,而且平時跟企業打交道的部門中,稅務、質監、安監等單位的股室都不比環保部門的少。
而對于此次民主測評,比起擔心環保部門被人報復,此事更值得注意的是,參與測評者對這些機關單位工作的了解程度到底有多少呢?
據同樣可能被調離的縣環保局污染防治股股長張旭稱,參與投票的各界代表中,真正跟他的崗位有過接觸的不會超過五分之一,自己是“躺著中槍”。測評者只有在對測評對象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可能依據事實進行評價。具體到這次測評活動,如果參與投票的各界代表對相關單位及其人員都不了解,又從何監督、評價?有被測評者認為自己“躺著中槍”,看來也有一定道理。
民主測評是個好機制,但與之對應的是行政公開。只有不斷提高行政過程的公開透明度,進一步完善信息公開機制,民主測評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才能得到切實保障。這就像天平的兩端,民主測評在這頭,行政公開在那頭,不能一頭不斷加碼,另一頭卻無所作為,否則必然導致天平失衡。
回到事件本身,評判相關測評結果是否公正,一是要看測評程序是否合理,比如有沒有排除可能存在利害相關的企業;再者要看是否設立申訴救濟渠道,以修正可能錯誤的測評結果;此外,不能把測評結果當作唯一標準,而應引進包括目標責任制、人大監督等多元評價體系。這樣的話,才能避免民主測評機制被不當利用,甚至淪為打擊報復的工具。
□魏英杰(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