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正定》這篇飽含深情的長篇通訊,再現了30多年前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30多年彈指一揮間,“老書記”為推動正定發展嘔心瀝血的感人畫面,與正定百姓“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的生動場景,再一次浮現在人們面前,再一次激蕩起人們心中的真摯情感。習近平同志如今已經是中共中央總書記,但在正定干部群眾眼中,“老書記”身上那種崇高的精神風范、那顆永遠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卻從來沒有改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全中國、全世界人民的注視下接過了歷史接力棒,推出了一系列凝聚黨心民心的改革發展舉措,提出了治國理政的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一年多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特別是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念、執政風格、突出政績,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普遍關注和高度贊譽。仔細品味這篇長篇通訊為我們展現的生動事實,人們獲得的不僅僅是一種感動,更能從中尋找到貫穿于現實與歷史之間的一種內在關聯,會發現習近平同志今天在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改進作風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都能從他30多年前的從政實踐中找到實踐基礎和歷史邏輯,這些重要思想是一以貫之的,來自實踐,并且經受了實踐的檢驗。我們一定要從政治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相統一的高度,更加自覺地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以武裝頭腦,指導我們的實踐。
透過這篇飽含深情的長篇通訊,我們感受到一種真摯誠樸的平民情懷。30多年前,習近平同志在正定贏得了“平民書記”的美譽。他吃食堂、住陋室,騎車下鄉、排隊打飯,從不搞特殊,時時處處都與當地干部群眾融在一起。30多年后,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依舊不改本色。外出考察不清場,不封路,住普通房間,吃簡單飯菜……這種平民情懷本質上是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是一種人民至上的信念。有了這種一以貫之的意識、信念、情懷,我們黨就永遠和人民心連心。
透過這篇飽含深情的長篇通訊,我們體會到一種堅定不移的改革勇氣。30多年前,作為年輕的縣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不回避矛盾,敢于正視問題,銳意推進改革,使正定發生了巨變。30多年后的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展現出一以貫之的巨大的改革勇氣和堅定不移的改革決心,開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
透過這篇飽含深情的長篇通訊,我們感受到一種久久為功的實干精神。查實情、謀實招、靠實干、求實效,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有觀察者稱,如果選取一個字,來概括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和施政風格,那就是——“實”。而這個“實”字同樣是正定干部群眾對“老書記”的最大感受。習近平在正定工作了3年多,時間雖然不算很長,卻帶領縣委、縣政府“一班人”,不慕虛名、不圖虛功,踏踏實實地為當地干了許多影響長遠的好事、實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正是這種實干精神,讓正定干部群眾對“老書記”感念不已。
習近平同志曾說過,“最寶貴的是歷經滄桑仍懷有赤子之心。”從正定出發,30年過去了,在他的政治血脈中,始終流淌著一以貫之的品格、持之以恒的堅守、久久為功的精神。學貴有恒,政亦貴有恒。一個能夠持之以恒、有所堅守的人才能走得更遠,同樣,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懂得堅守信念、堅持理想,才能永葆蓬勃生機。
同筑中國夢,趕考路正長。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弘揚崇高精神風范,秉持一心為民的赤子之心,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持之以恒轉變作風,我們就一定能夠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向著實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實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的目標加速邁進!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