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2日07: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因勢而謀,才能謀定后動;順勢而為,才能有效作為。
從去年情況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復雜形勢近年少有。一方面是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復雜局面,一方面是我國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經濟形勢可謂變幻莫測。面對于此,中央冷靜觀察、從容應對,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換來的是增長、就業、物價穩中向好,速度、結構、效益同步改善。回頭再看,把握經濟大勢,保持調控定力,這是我們贏得良好開局的一個重要原因,彰顯了我們黨駕馭復雜局面、推動經濟發展的嫻熟能力。
上半年,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加大。到6月份,出口出現了負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僅增長6.3%,中央財政上半年同比僅增1.5%,這是多年來從未有過的情況。是否出手干預,十分突出地擺在中央面前。綜合分析形勢,中央認為,外部需求仍有新興亮點,內部需求仍有廣闊縱深,應對調整的陣痛、成長的煩惱,必須拿出歷史耐心。反之,如果一看個別指標波動便患得患失,貿然出臺新一輪刺激政策,雖然短期內經濟增速會上升,但長期會加重微觀經濟主體對經濟刺激政策的依賴,加劇產能過剩局面,造成不良市場預期。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面對經濟發展中這樣那樣的困難,關鍵是要發揮現有政策和機制作用,更好進行宏觀調控。去年,中央果斷決策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性,只要增速不滑出底線、就業保持基本穩定,就不對經濟運行進行強力干預。在財政政策方面,堅持不擴大赤字,調整支出結構,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在貨幣政策方面,保持定力,管理好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這樣的沉著應對、穩中有為,穩住了局面,保持了經濟運行秩序。
在把控經濟平穩運行的過程中,中央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深處著力、精準發力,對經濟運行適當預調微調,推出一系列創新性政策措施,使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得以協調推進。根據經濟發展潛力和實際,中央科學確定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脹的“上限”。同時,制定與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相配套的宏觀政策框架,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創新動力和改革紅利,以激發市場活力,形成增長的內生力量。這樣的調控創新,使宏觀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有所改善,經濟的內在結構與增長質量都向好的方向發展。
事實是最有力的說服。與上半年相比,去年三季度投資、消費、出口等關鍵指標都有回升。11月新登記注冊企業25.14萬戶,比上月增長41.85%;前11月城鎮新增就業已達1242萬人,全年實現“四連增”。從總體上看,我國實體經濟活躍,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市場信心增強,社會預期向好,保持了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在推動發展的進程中,繼續把握大勢,保持定力,我們就必能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使我國經濟社會在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上穩步前行。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02日 01 版)
更多評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