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6月27日《人民日報》)
黨的歷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上取之不盡的智慧寶庫,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每一名黨員干部,要在認真學習黨史的基礎上,準確把握住歷史發展的規律,樹立起正確的態度,掌握科學的方法,保持良好的辨識力,經受住“四種考驗”的挑戰,有效防范和克服“四種危險”。
著名學者章太炎曾說過:“夫讀史之效,在發揚祖德,鞏固國本,不讀史,則不知前人創業之艱難,后人守成之不易,愛國之心何由而起。”黨自誕生之日起,已走過92年的風雨歷程。學習黨的歷史,就要從這些輝煌業績本身所沉淀、凝聚的智慧力量中不斷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開闊視野,錘煉操守,凈化雜念,磨礪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更加牢固地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一部黨的歷史,記載著我們的昨天,書寫著我們的今天,更昭示著我們的明天。學習黨的歷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以史鑒今,開創未來,更加堅定“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不移地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更加自覺地堅持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更加自信地做到在前進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不走錯路,少些失誤、不犯錯誤。
瞿秋白說過:“人愛自己的歷史,好比鳥愛自己的翅膀,請勿撕破我的翅膀。”黨的歷史,需要每一位黨員去認真學習,深刻領悟,開拓創造。惟有如此,黨的歷史才能不斷傳承創新,黨的歷史才會更加光彩奪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