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四年,我國首部《食品安全法》即將啟動修訂。記者近日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了解到,《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已列入國務院法制辦2013年立法計劃。
據說,重典治亂將成為食品安全法的修訂焦點。自2009年6月我國首部《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這四年間,食品安全領域風波不斷,問題頻出,近在眼前的就有毒生姜、鎘大米、毒皮蛋,一個亂字當之無愧。治亂需要重典,當違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時,一些利欲熏心的生產者總有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的沖動。遇到有毒食品,查處一下,銷毀一批,罰上幾個,傷不了筋動不了骨,下次還是照干不誤。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首先就要讓生產者意識到,制造有毒食品沒有逃脫處罰的可能性,有可能判刑,有可能被罰得傾家蕩產。如此,還會有摻毒制假的僥幸心理嗎?
治亂需重典,可法規里面的處罰如何嚴峻,追究如何嚴苛,終究還是寫在紙面上的東西,如果執行不力,落實不了,光憑紙上風暴是無法改觀食品安全領域的亂象的。以現行的《食品安全法》為例,規定出賣不合格食品,消費者可得到十倍賠償,可是那些買到毒生姜、鎘大米、毒皮蛋的消費者們,得到過十倍賠償沒?不去追究其他處罰,也不追究你的刑事責任,光是這一條切切實實執行到位了,誰還敢生產有毒食品?賣一賠十的虧本買賣,誰樂意干?
法規難以執行落實,有監管不力的因素,也有地方保護的因素。一些時候,監管者和黑心的生產者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瘦肉精、塑化劑等諸多事件中,監管從來不是主動進入公眾的視線,而是被動亮相,推諉卸責。分段監管成了分段縱容,食品生產涉及原料來源、生產加工、運輸消費等各個環節,有一個環節的監管部門陣地失守,問題食品就有可能長驅直入到達消費者的餐桌。一些時候,一些官員對于食品安全的認識和覺悟實在讓人汗顏。湖南鎘大米事件中,當地食安辦和質監局互“踢皮球”,均未披露大米鎘超標情況。一位湖南省級政府職能部門官員表示,大米重金屬超標全國都有,湖南大米重金屬超標也早已存在,但湖南是農業大省、產糧大省,過于炒作湖南大米鎘超標之事,對農業經濟影響很大。重典治亂之外,還得重典治理監管不力、職責失守啊!
讓每個人吃得安全、吃得放心,這應該算最簡單最樸實的中國夢了吧?要圓夢,除了一紙與時俱進的《食品安全法》,要做的還有許多。
如果執行不力,落實不了,光憑紙上風暴是無法改觀食品安全領域的亂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