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是政府既不失職又不越權的重要保障。只有堅持依法行政,把權力更好地規范在法律和制度的籠子里,才能保證行政權力更加有效實施
日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曝出新聞:當地兩所學校操場,被開發商占用建成商品住宅,學生們多年無法正常上體育課,而該項目的土地手續、規劃許可一應俱全,當地職能部門稱有政府批文,是“按規定辦事”。
國家相關規定說得很明確,“學校體育場地必須用于體育活動,不得挪作他用”,“按照城市規劃改變體育場地用途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先行擇地新建償還”。這些國家明文法律規定,當地的職能部門為何沒去遵循?
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許多地方出現了行政權力凌駕于法律規定之上的現象,這是對法律的挑釁,更是對民眾的失職。只有堅持依法行政,把權力更好地規范在法律和制度的籠子里,才能保證行政權力更加有效實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行政權力必須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內運行,同時也要依法規范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行為。
依法行政是政府既不失職又不越權的重要保障。北京市和廣州市保證依法行政的經驗很值得提倡:兩地都打造了統一向民眾公開的平臺,在網上公開政府部門執法職權、執法主體及執法依據等。民眾可按圖索驥監督政府,看到政府手中究竟有多少權力,哪個部門可以做什么事、什么事不可以做,每項行政權力是如何運行的,等等。一經發現違法行政行為,即按照干部問責的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在這樣的前提下,行政權力將更加透明,依法行政將更加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