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日前報道了湖南湘潭備受關注的“火箭提拔”副縣長在職讀研因必修課多門掛科被退學的新聞。多年來,黨政機關、國企、事業單位各級官員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已“蔚然成風”,且其中引發的“鍍金”、混文憑現象早已飽受社會公眾垢病。但在職讀研的官員因學習成績不合格被退學處理卻鮮有見聞。這次,湘潭大學對無心無力完成學業的不合格官員學生動了真格,按規章嚴肅處理,無疑是樹立了一個榜樣,值得各相關高校反思和鑒照。
官員熱愛學習應該提倡,到高校通過自身努力不斷提升學歷學術水平本來也是件好事。早先一些官員因青少年時期各種原因的學業中斷或者出于改善自身知識結構、繼續深造的需要,工作后業余參加函授、自考和考研等形式的學習進修,個人知識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對工作也有利。不知道什么時候起,越來越多的官員無論是不是本科畢業,紛紛加入讀研究生的隊伍。獲取碩士、博士學位成為官員們競相追逐的時尚。這股熱風里滋生了某些官員因工作繁忙沒有空余時間或因本身沒有相應學力,而請秘書或他人頂替上課、代勞畢業論文的現象,并演化為官員“鍍金”混文憑、甚至騙文憑的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議論。
官員混文憑問題之所以出現并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蔓延成風,除了某些官員自身熱衷于拔高學歷文憑的虛浮心態鼓躁之外,客觀上與相關高校在教學和學歷學位管理上的疏漏、混亂有關。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于彌補經費不足的目的,高校紛紛開辦各種形式的在職研究生學歷學位教育,引發了包括官員在內的在職人員進修深造的熱潮。作為擁有廣泛資源的特殊群體,前來在職深造的官員自然受到各高校的青睞。特別是對于那些手握重權的高官或者重要部門的官員,有的高校及其院系甚至主動邀請,并在招生和就讀期間有意無意放寬標準,為其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大開綠燈。去年媒體曾披露山東省某廳長不用上課僅提交論文就可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就是因為所就讀的北京某著名高校為這些官員創設了“論文博士”這種特殊的在職教育方式。
官員混文憑問題負面影響不可小覷:對法規嚴肅性的破壞。國家對學歷學位管理有嚴格的要求。一般人要進入高校就讀必須通過殘酷的考試選拔,而碩士、博士學歷學位則需要本科學歷者至少兩年到五年全日制苦讀后才可能取得。但官員則不管是否具備攻讀研究生的條件,掛名混幾年就輕松拿到碩士博士學歷學位,完全突破了法規限定條件;對相關高校聲譽的傷害。近年來,媒體陸續曝光了一些官員獲取在職研究生文憑當中的負面新聞,引發了公眾對高校教育的質疑和憂慮;對官員群體形象的損害。個別官員自己沒時間上課,請人代勞,沒有深入學習和研究寫不出專業論文,也請人捉筆操刀。這種明顯屬于作假的行為,為人們懷疑官員誠信及品德操守制造了口實。
治理官員混文憑現象,所有涉及的高校、黨校和科研機構責無旁貸。保障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質量,嚴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的管理,各教學單位是責任主體。應該按照學位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規定,對官員在職讀研的教學管理和學歷學位授予管理進行認真自查和清理。對于不能通過規定的專業課程考核、學術論文造假或者論文質量不合格的官員學生,要堅持標準、把好關口,敢于管理、嚴肅處理,該清退的清退,不該發給學歷證書和授予學位的,堅決不能手軟、不能降格。
同時也要看到,某些地方和部門干部選拔任用片面強調學歷文憑,在一定程度上對官員混文憑現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正因如此,若干年前組織人事部門曾對干部履歷中的學歷記載進行調整,對工作前的原始學歷和在職取得學歷作出明確區分。這種調整對規范干部學歷記載和認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組織人事部門針對某些干部在職獲取文憑中發生的種種不良傾向,應該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他們混文憑的沖動,促其回歸學習知識、研究問題、推動工作的正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