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 沂
2013年03月26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即使沒有別人提醒,自己也要時時溫習那最初的夢想;即使時機不成熟,也可以把現在作為夢想的一環。因為有夢想就有力量,為夢想工作是幸福的,也最容易收獲成功
夢想,一個宏大的詞。宏大到當我要寫它時,都不得不用這樣流行的句式來接近它——當我們談論夢想時,我們談論什么?“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一番話,給我們以啟發。
我們當然要談論夢想本身。有人說夢想是件奢侈品,它離現實很遠,離現在更遠。生活的重負,現實的“骨感”,會讓夢想變成一個想起來就心酸的東西,于是很多人選擇把夢想裹起來,放到一個自己都不輕易觸摸的角落。可當周星馳在你笑得前仰后合時,突然冒出一句:“做人如果沒夢想,跟咸魚有什么分別?”會不會讓你的心怦然一動?而他的電影偏偏講了一個“有夢想連咸魚都會翻身”的故事。也許你會說,那畢竟是電影。可那個叫李安的電影人今年第二次捧起了奧斯卡小金人,他獲獎感言的題目便是《有夢想才能舉起奧斯卡》。而年輕時,太太一句“要記得你心里的夢想。”讓他感恩至今。
年輕人要多談談夢想。“心里像突然起了一陣風,那些快要淹沒在庸碌生活里的夢想,像那個早上的陽光,一直直射進我的心底。”李安的話動人心魄。大凡成功者的勵志故事里,“夢想”從不缺席。我們或許可以從中總結經驗:即使沒有別人提醒,自己也要時時溫習那最初的夢想;即使時機不成熟,也可以把現在作為夢想的一環。因為有夢想就有力量,為夢想工作是幸福的,也最容易收獲成功。
我們還要談論機會。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出三個“共同享有”: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質樸的話蘊含著深意,背后都是大詞:平等、公平、正義。如何讓人生出彩?要讓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發展權,一樣寬闊的追夢平臺。一個成熟的社會形態,要能夠孕育出多彩的夢想,并能為夢想生長提供空氣、水與陽光。中國不缺少機會,民族尋夢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仍需要更加公平的制度和環境,讓 “顯規則戰勝潛規則”,讓競爭不再陷入無序和失序,讓向上流動的路不會阻塞變窄,從而實現一個開放社會的目標: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這又是一部電影里的名言,一部溫暖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落魄音樂家馬修在夢想失落的最低谷,遇到一群問題少年,他打破了自己不再創作的誓言,用音樂重燃了孩子們的希望與夢想。互相遇見,對彼此都是一個春天。因而,面對生活的殘酷,抱怨最無益處,堅持走下去總會遇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機會,也許就在下一個轉角處。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這準備便是奮斗。當我們談論夢想,我們必須談論奮斗。一位哲人說,夢想永遠是現在時,而決非將來時!中國人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子在追逐夢想的路上看到一條河,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里面有時光流逝的緊迫感,更有不舍晝夜奮斗的自我明志。圣人猶如此,何況吾輩?古往今來,我們看到太多受夢想牽引而忘情奮斗的人;但在身邊,我們卻常可以看到把夢想當“念頭”的人。一念起時,豪情萬丈;時過境遷,卻仍是自怨自艾。夢想,應該更像我們對一生的承諾,必須嚴肅認真地面對它、實踐它。
“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英國作家王爾德說。也許我們不得不相信最終仰望星空的是少數人,但我們必須時時仰望,因為有了星光指引的人生路,會更加有趣和完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