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我深知,擔任國家主席這一崇高職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夙夜在公,為民服務,為國盡力,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決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據3月17日人民網)
應該說,“夙夜在公”一詞,出自《詩經》,大意是指從早到晚,勤于公務。記得去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總書記的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見面時,也提到“夙夜在公”這個詞,表示要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習近平兩次履新之際,都用“夙夜在公”回應人民的期待和信任,表達出一種強烈的使命和責任。
“夙夜在公”是一種擔當。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對做好今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特別是對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確要求。落實全國兩會的精神,實現各項目標任務,責任重大、時間緊迫、任務艱巨。這就需要全黨和全國人民切實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埋頭苦干,銳意進取,扎實工作,狠抓落實。習近平再次強調“夙夜在公”,就是要求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起歷史的接力棒,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求真務實的工作方法,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去,努力開創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新局面,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夙夜在公”是一種自覺。實干興邦,空談誤國。目標一旦確定、任務一旦明確,就要緊抓不放,一抓到底,一刻也不懈怠,一刻也不停頓,一刻也不放松。習近平再次強調“夙夜在公”,就是告誡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認識到,干部的權力說到底就是干事的責任。職位越高,干事創業的平臺就越大,責任就越重。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要時刻把干事創業放在第一位,視事業重如山,視名利淡如水,竭力干事,勤勉干事,增強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高度自覺,強化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事業心,拿出百倍的信心、百倍的干勁、百倍的才智,大膽探索、不斷創新,攻堅克難,努力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勝利。
“夙夜在公”是一種警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繼續闊步前進,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但是,不可否認,新一屆國家領導集體仍將面臨維持經濟較快增長、縮小城鄉差距、著力改善民生、保護生態環境等挑戰。加上全球化的競爭日趨激烈,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為此,要居安思危,認清當前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堅定信心,加快發展,著力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爭創發展的新優勢。習近平再次強調“夙夜在公”,就是要求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不驕不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凝神聚力,團結一心,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今年召開的全國兩會,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展現了更加絢麗的美景。人們相信,新一屆國家領導機構必將團結和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奮發向上,銳意進取,努力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切實開創人民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