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2900多名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本次會議的預備會議,開始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職責。
本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是2010年選舉法修改后,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全國人大代表。各選舉單位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選舉工作依法有序進行。選舉結果表明,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適當數量的代表,特別是來自一線的工人、農民代表比例明顯上升,農民工代表人數大幅增加,黨政領導干部代表比例明顯下降,代表結構進一步優化。
據統計,在2987名代表中,來自一線的工人、農民代表有401名,占代表總數的13.42%,比上屆提高了5.18%,其中農民工代表數量大幅增加;專業技術人員代表有610名,占代表總數的20.42%,提高了1.2%;黨政領導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總數的34.88%,降低了6.93%。
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原因,在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構成中,工人和農民代表比例較少,尤其是一線工人、基層農民代表人數偏少。這一現象引起了中共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省級政府組成部門領導干部的比例大幅下降,比十屆減少了三分之一。5年之后,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的黨政領導干部總數繼續明顯下降,降幅達到近7個百分點,從而使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順利實現了“兩升一降”的目標。
全國人大會議是各方利益表達的平臺,而全國人大代表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應具有廣泛群眾基礎,代表人民參與行使國家權力。因此,全國人大既需要有豐富政治經驗的各級政府組成部門領導干部,也需要有來自各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更需要十分了解基層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基層工人、農民代表。降低黨政領導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擴大人大代表的覆蓋面,調動基層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國家的決策部署更加切合實際,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利益和愿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國家的政體。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人大擁有代表人民監督“一府兩院”工作的權力。如果人大代表中來自基層的工人、農民、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偏低,而各級領導干部的比重過高,則不利于表達廣大百姓訴求,也不利于對政府工作進行有效監督。減少各級領導干部代表比例,相應增加基層工人、農民代表,可以讓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都找準自己的位置,監督結果會更客觀、更公正、更有效。
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植根于基層、活躍在一線,有著豐富的基層經歷。他們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對改革發展、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有著最直接、最真實的體會和感受,必將更加積極主動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這些基層的聲音不僅會讓人民群眾的權利得到更好地尊重與體現,也能讓政府部門聽到更多、更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有利于推動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的解決。
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在人大這一重要政治舞臺上,充分行使職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