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國空間站在軌運行穩定,取得多項重要研究進展

    飛天逐夢探蒼穹(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重大工程巡禮)

    本報記者 劉詩瑤

    2025年01月24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每隔90分鐘,中國空間站就會繞地球一圈。

      當中國空間站飛過祖國上空,有許多人翹首以盼,用鏡頭捕捉它珍貴的身影。人們的感動和豪情溢于言表:“瞧,那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太空之家’。”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實施。2022年12月31日,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空間站巡天,中國載人航天從無到有,用30年跨越了發達國家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星空浩瀚,追夢不止。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奮力書寫用航天夢托舉中國夢的壯麗篇章。

      創新腳步從未停止

      秉持規模適度、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高效的理念,中國空間站的全面建成,標志著我國成功構建起極具時代特征與中國特色的載人空間站大系統。

      獨創性一體化同步設計空間站三艙,確保各艙段組合重構后資源統一優化使用;創新性設計“水平‘T字構型’+雙自由度太陽翼”的空間站構型、共軌飛行航天器在軌服務模式,大大提高運營經濟性和技術升級便利性;自主研制滿足空間站任務需求兼具中國特色的空間站機械臂系統……中國空間站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從未停下創新的腳步。

      首次使用電驅動自動開關的密封艙門、應用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航天員首次跨艙段艙外行走、完成首次艙外維修……創新是載人航天發展的生命線,小至內飾配色、儀表按鈕,大到艙體姿態、機柜樣式,空間站的每處細節都經歷了優中選優、反復創新。

      中國空間站的黃金搭檔——火箭和飛船,同樣將創新理念貫徹到底。長五B火箭持續優化技術狀態,滿足空間站任務更多需求;護送航天員抵達空間站的長二F遙十九火箭,開展了23項技術改進;給空間站送去“年貨”的天舟八號貨運飛船,貨物裝載能力突出。安全可靠、精益求精,始終是航天人的不懈追求。

      在載人航天領域,我國已攻克快速交會對接、空間站組裝建造等10余項重大關鍵核心技術、200余項系統級關鍵技術,部組件和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載人航天技術持續朝著更高層次不斷跨越。

      成果服務千行百業

      中國空間站第三代“太空水稻”迎來收獲。

      2022年神舟十四號乘組執行任務期間,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實驗,獲得了成熟的太空水稻種子。這批種子送至地面科學家手中,在大田里長勢喜人。

      “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這一直是中國空間站的初心使命。三十余載飛天之路,既記錄著中國載人航天的輝煌與榮耀,也是孕育科學夢想、讓夢想成為現實的漫漫征途。

      就在不久前,剛滿“兩歲”的中國空間站,交出了一份厚厚的“述職報告”。

      在軌實施181項科學與應用項目,上行近2噸科學物資,獲取科學數據超過300TB,在國際上首次獲得空間發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種質資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人胚胎干細胞分化為造血干/前體細胞、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微重力條件下的冷原子干涉陀螺……根據首次公開發布的《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與應用進展報告》,中國空間站的“成績單”分量十足。

      載人航天的“紅利”,絕不僅限于搭載的科學項目本身,還有顯著的溢出效應。

      航天育種的蔬菜瓜果擺上百姓餐桌,帶有“太空”“航天”標識的商品成為優質靠譜的代名詞,圍繞航天員在軌生活研發的骨丟失對抗儀等,可應用于防止老年人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等……截至目前,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共取得4000多項發明專利,推動航天產業跨越發展,并輻射帶動原材料、微電子、機械制造、化工、冶金、紡織、通信等領域快速發展,極大促進我國科技水平整體提升。

      “我們的目標是在基礎科學前沿重要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應用基礎和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成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大對經濟、產業發展和人民健康的科技供給,支撐科技強國建設。”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顧逸東說。

      空間站建成兩年來,我國先后組織完成4次載人飛行、3次貨運補給、4次飛船返回任務,5個航天員乘組、15人次在軌長期駐留,累計進行10次航天員出艙和多次應用載荷出艙,開展多次艙外維修任務,完成包括2名港澳載荷專家的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擇優并啟動研制等工作。目前,中國空間站在軌運行穩定、效益發揮良好。

      發展載人航天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航天精神薪火相傳

      神舟十九號乘組中有兩名90后航天員,年輕而沉穩的氣質、大方開朗的笑容、朝氣蓬勃的風采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載人航天任務中,火箭發射倒計時口令精確到分秒,指揮員的聲音清脆堅定;

      航天員漫步太空的步伐從容淡定,頻頻反饋“感覺良好”;

      …………

      這些,正透露著新時代航天人的創新自信。

      自信源自中國航天人執著守望的“精神密碼”。“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一代代航天人篳路藍縷、薪火相傳,航天精神歷久彌新、永遠璀璨。

      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航天員突破人體極限,堅持艱苦訓練。為了飛天一刻,航天員鄧清明準備了25年,只因他視為祖國出征為航天人的至高榮耀。

      追夢人堅守崗位、拼搏奉獻,為每次發射保駕護航。吳華曾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最年輕的科技人員之一,在一次次實戰錘煉中打磨自己,終于在神舟十三號任務時走到臺前,成為彼時最年輕的“0號”指揮員。

      2024年10月30日12時51分,中國航天員第五次“太空會師”,實現了70后、80后、90后3個年齡段航天員的“天宮”同框。航天人才快速成長,青年力量扛起重擔。

      播下“種子”,傳遞夢想。那些曾經坐在教室里收看“太空授課”的孩子們,已有不少人投身航天事業。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奮斗在航天科研一線,激蕩青春、成就夢想。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4日 01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国产吃奶摸下激烈视频无遮挡|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三男三女换着曰|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蜜桃成熟时2005| 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 丁香六月婷婷在线|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456|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a视频| 蜜桃成熟时1997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免费 | 全部免费国产潢色一级|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大胸年轻继拇3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hd日本扒衣党视频播放|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欧美黄色免费看| 午夜视频体验区|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99热精品国产麻豆| 女人与禽交视频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浪荡欲乱之合集| 厨房娇妻被朋友跨下挺进在线观看 | 一本一道dvd在线播放器| 新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欧洲vodafonewifi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