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涓溪
2025年01月22日08:27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蛇年春節(jié)臨近,辛勤工作的人們、在外求學的學子,紛紛踏上回家的路。隨身攜帶的行李箱里,總會有一份為親友精心準備的禮物。那么,什么樣的禮物,是最好的禮物?
帶一個電動按摩儀,讓在家操勞的父母緩解疲勞;選一套益智類玩具,給家里的小朋友帶去歡樂體驗;排長隊購買人氣特色小吃,讓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品嘗異地美食……禮物種類繁多,無關價值、不論形式,承載的情感都是相通的。
有些禮物,有點特別。一套送給爸媽的音樂會門票,讓父母遠離忙碌的灶臺,感受一次視聽盛宴;拍一組全家福,把它精心裝裱、懸掛家中,定格家和萬事興的幸福笑容;帶家人出去旅游,體驗遠方不同的風土人情……這樣的禮物,早已脫離物品本身,而是以情感連接的方式,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特別的禮物背后,折射的是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曾經(jīng),一袋米、一瓶罐頭、一盒點心,就表達了親朋好友之間的問候。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無遠弗屆,物流四通八達,豐富的商品已經(jīng)“觸手可得”,文化體驗和情感共鳴成為新的需求。在浙江創(chuàng)業(yè)的郭女士,帶回自己研發(fā)的玫瑰花衍生產(chǎn)品,想給家人講講自己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故事;在廣州學習醒獅技藝的小謝打算為鄉(xiāng)親父老奉上一段精彩的舞獅表演,讓親人看到自己的成長。那一刻,奮斗的喜悅、拼搏的收獲,融為親人們的歡聲笑語,定格幸福美滿的瞬間。
特別的禮物背后,是思念與關心在新春佳節(jié)時的加速流動。團圓是春節(jié)文化的內(nèi)核,也是中國人最樸素的情感追求。但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含蓄的,寄托于某個物件、某次活動,將對彼此的關心委婉地表達出來。深中通道的工程師童俊豪,帶回隧道模型,與孩子們分享重大工程建設背后的故事;在外地工作的快遞小哥張國奎,送上智能手環(huán)呵護媽媽的健康,將藏在心底的掛念暗暗表達。一幕幕溫暖動人的情感傳遞,讓春節(jié)的年味愈發(fā)醇厚,讓團圓的意蘊更加凸顯。
錦繡中國年,什么才是最好的禮物?于國家而言,是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于每個具體而微的家庭而言,則是平安健康、幸福團聚。在一個個行李箱中,我們看到了美好的祝福和期待。這種真摯的情感,就是最好的禮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2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