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福建寧德劉家富40余年從事人工繁育養殖研究——

    技術攻關,助大黃魚重回百姓餐桌(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

    本報記者 王崟欣

    2024年10月25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劉家富(右)和科研人員在研究魚苗。

    受訪者供圖

    人物小傳

    劉家富,1940年生于福建連江縣,福建寧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原站長、寧德市大黃魚漁業協會首任會長。他長期扎根基層,帶領團隊攻克大黃魚人工繁育養殖技術難題,使我國一度瀕臨枯竭的大黃魚種質資源得到恢復,推動大黃魚種群恢復和產業壯大。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福建寧德市,是聞名全國的大黃魚之鄉。入夜微光下,在寧德市霞浦縣溪南鎮,被撈起的大黃魚活蹦亂跳。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站在岸邊,滿心欣慰……

    他就是幾十年專注大黃魚人工繁育養殖技術研究的劉家富。從上世紀70年代瀕臨滅絕,到如今成為我國養殖規模最大的海水魚類之一,在劉家富與許多基層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大黃魚重新“游”回了百姓餐桌。

    從零開始,探索人工繁育

    1940年,劉家富出生在福建連江縣的一個普通漁民家庭。對于“趕海”的辛苦,他從小就有深刻的感受。“要是能在家門口搞養殖就好了。”這個心愿,在少年劉家富的心里默默扎根。

    1964年,劉家富參加高考,并最終如愿考上了上海水產學院(現上海海洋大學),學習的專業是漁業資源。畢業后,劉家富被分配到連江縣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縣漁場指揮部的漁場漁情服務工作。他每天和漁民們在一起,分析天氣、潮水和漁情,“那時候,滿載而歸就是大家的共同目標。”劉家富說。

    上世紀70年代,由于過度捕撈,大黃魚種群岌岌可危。面對幾近枯竭的大黃魚資源,1981年,劉家富調到寧德地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工作。從指揮捕魚到指導養魚,劉家富也是從零開始。

    劉家富一邊補足養殖技術知識,一邊調查寧德市官井洋大黃魚內灣性產卵場情況,還積極爭取大黃魚人工繁殖試驗立項。1985年,福建省水產廳劃撥1萬元經費支持“大黃魚人工育苗初試”課題立項,重任交到了劉家富手上。

    人工育苗,首先要建立起大黃魚人工繁殖的基礎親魚群體。親魚是指發育到性成熟階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魚或雌魚。然而,野生大黃魚棲息在海域中下層,一旦撈出水面,不久就會因體內外的壓強變化過大而死亡。親魚群體從哪來?

    當時的官井洋,還有一些親魚。在產卵季節,劉家富嘗試采集正要產卵的親魚進行人工采卵、授精,將其受精卵帶回實驗室培育成親魚。

    但這操作起來并非易事。親魚的產卵過程只能維持幾個小時,早晚均無法受精。劉家富通過分析研究臨產親魚的習性以及產卵場的水文、潮汐等規律,逐漸摸索出一套產卵場人工授精工藝流程。1985年,劉家富首次育出魚苗7000余尾。

    劉家富還意外發現,一些淺水區的幼魚,捕撈存活率可達10%。“幼魚長大后,通過人工催產,也可以被培育成親魚群體!”他因此找到了縮短親魚培育周期的另一條技術路線。

    1987年,劉家富從早期馴養長大的幼魚中首次育出100多尾大黃魚魚苗,宣告大黃魚全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之后,劉家富和同事們攻克一道道難關,在1990年實現了大黃魚批量人工育苗104萬尾的突破。

    開辦培訓班,培養了一批批技術人員

    “生長緩慢,不具備養殖開發前景。”看著網箱里繁育兩年、平均重量不到半斤的大黃魚,專家搖了搖頭。盡管批量育苗技術獲得成功,但大黃魚發展的前景仍不被看好。

    劉家富沒有氣餒:“我研究大黃魚,就是為了讓普通老百姓通過養魚過上好日子,如果不能發展養殖,多年的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團隊決定繼續攻克大黃魚養殖技術——沒有經費,就借一點、貼一點、苦一點;缺乏人手,就招聘一批水產職業高中畢業生,邊干邊帶;沒有住處和試驗場所,他們就買破船作住房、挖土坑作苗池、砍毛竹當水管。

    在研究中劉家富發現,大黃魚屬于集群性魚類,魚群越大,攝食越好、長肉越多。于是,團隊以“擴群促食”技術,加大加深網箱,并適當增加放養密度,魚群生長速度果然取得突破。

    1995年底,大黃魚秋季人工育苗首獲成功,在網箱和池塘的試養也成功了,實現了大黃魚養殖技術成果轉化。

    技術的突破,掀起了一波大黃魚養殖的熱潮。本地的、外省的,相關技術需求從四面八方涌來。依托“寧德地區水產養殖技術推廣試驗場”,劉家富開辦培訓班,建新的實驗樓,完善實驗室,同時引進大批技術人員。開辦培訓班培訓育苗和魚病防治技術員,組建魚病防治站與門診部。幾年間,一批批技術人員從寧德走向各地。

    據不完全統計,到2000年,養殖大黃魚年產量達3萬噸,與上世紀70年代的年捕撈量持平,基本實現了大黃魚養殖產業化。如今,寧德依托大黃魚養殖技術,發展出覆蓋育苗、養殖、加工、銷售、漁具、倉儲物流、旅游等環節的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

    年過八旬,繼續為精品漁業建設努力

    今年84歲的劉家富,曾3次推遲退休,如今依然堅持工作。

    一張長桌,幾把椅子,大堆待整理的資料,構成了劉家富的工作室。這里相當于他的第二個家。

    工作室與劉家富的家在同一個小區。每天,他像上班一樣,從家走到工作室,繼續為恢復大黃魚資源、助力大黃魚的產業化發展貢獻自身力量。“來回4趟,走路60分鐘,剛好鍛煉身體。”劉家富笑道。

    工作室還常常迎來客人,坐在他對面請教各式各樣有關大黃魚的問題。為了這尾魚,劉家富仍在忙碌……

    經過多年的整理總結,在劉家富看來,眼下還有不少工作要做:一是加強行業自律與經營規范,依法、有序經營,杜絕惡性競爭;二是加強科技機構能力建設,推動技術服務扎根一線;三是繼續優化網箱布局、全面實現安全高效養殖;四是育種要先育人,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以繁養技術為基礎的大黃魚產業,多年來通過各界努力,已有長足發展。但要建成獨具我國特色的精品漁業,還是任重道遠。”劉家富說。

    2021年,劉家富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和“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恢復大黃魚資源,造福百姓。為了這件事,我愿意繼續努力。”劉家富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5日 06 版)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三级免费看| 色吧亚洲欧美另类| 小仙女np高h|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玩山村女娃的小屁股| 国产女人和拘做受视频免费|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69|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黑人一级大毛片|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址|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狠狠干视频网站| 国产99视频在线|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九九99re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欧美无人区码卡二三卡四卡| 冬月枫在线观看| 美女脱一净二净不带胸罩| 国产无套内射久久久国产| 99久久精彩视频| 天天综合色天天桴色|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日韩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狼色视频在线观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caoporn成人| 女大学生的沙龙室|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日本h片无遮挡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