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最新報道
    分享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丨向“新”謀發展 共澆“石榴花”

    2024年08月26日10:07    來源:《工人日報》

    發展新質生產力效益共享、為山區群眾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幫助移民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日前,記者隨“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采訪團走進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見證各族群眾團結謀發展、共澆“石榴花”的生動場景。

    向“新”而行促繁榮

    走進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極目遠眺,一塊塊光伏板形成蔚為壯觀的藍色“光伏海”;走近看,檸條、花棒、沙柳、梭梭……這些沙漠里常見的防風固沙植物,出現在光伏板的下方。

    龍源電力寧夏公司工程師潘戰國介紹,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是國家千萬千瓦級“沙戈荒”基地中首個備案、開工、投產的基地項目。項目將組件中心點離地距離提升至3米,為生態治沙和板間種植留足空間,同時通過設置立體防沙障、鋪設草方格、播撒草籽、種植灌木果樹等方式,達到綜合治理效果。

    潘戰國介紹,通過“綠色能源+多元治沙”,項目每年帶動近千名周邊地區村民參與生態治理,實現“黃沙變綠電”“黃沙穿金衣”,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帶來的綜合效益。

    沙漠小城中衛,就是“變黃沙戈壁為創新發展熱土”的典型。中衛市在荒漠里建成了西部云基地,精心打造以“新基建”為支撐的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今已成為四大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之一、十大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之一,算力質效指數居全國第四、西部第一。

    已有償服務360顆衛星和火箭、在軌管理衛星超300顆……寧夏馭星屬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奇介紹,該公司在中衛工業園區投建的“航天云”數據中心項目正在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1.86億元,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規劃建設機架3000架、服務器24000臺,建設周期2年。“‘航天云’項目作為空天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落地后將進一步提升中衛市國家大數據樞紐節點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形成多行業數據聚集效應,同時吸引人才回歸回流。”萬奇說。

    “目前,中衛數字經濟產業集聚效益凸顯,注冊數字信息產業企業299家,其中規上企業20家,為國內4000余家企事業單位提供算力服務,帶動解決就業5700余人。”中衛數據局副局長馬振鈞介紹。

    就業醫療惠民生

    在固原市彭陽縣茹河街社區的勞務移民就業車間,36歲的董粉蓉熟練地操作著一臺縫紉機,雙手來回穿梭趕制訂單,已然是該車間的一名“老師傅”。然而就在兩年前,她還只是一個“啥技術也不會”的“寶媽”。2022年,她在家門口步行10分鐘就能到達的就業車間找到了工作。“培訓上崗后,現在我每個月收入4000元左右,帶娃、工作兩不誤。”董粉蓉說。

    在這個勞務移民就業車間,像董粉蓉這樣的“寶媽”占了九成。茹河街社區書記吳天德介紹,該社區有彭陽縣內“十三五”勞務移民最大安置點,轄居民小區12個,常住人口1.37萬人,移民建檔立卡戶占轄區居民總數的24.2%。為解決移民群眾就業問題,2022年9月社區建成幫扶車間,引進廈門企業,穩定吸納100余人就近務工,招收工作時間較為靈活的“寶媽班”員工,月平均工資2400元左右,讓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就業惠民之外,寧夏還通過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守護各族群眾健康。

    8月10日,在中衛市海原縣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寧南醫院(以下簡稱寧南醫院),記者見到了術后康復的腦梗患者楊有芳,她豎起大拇指,對醫生表示感謝。

    寧南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馬廷杰告訴記者,此前,楊有芳在海原縣西安鎮菜園村家中突然失去意識 ,被海原縣醫院確診為腦梗,由于縣醫院技術有限,又將她迅速轉診到距家50多公里的寧南醫院。“我們開通了綠色通道,多學科協作救治,從患者被送進醫院大門,到通過微創手術成功實現血管再通,全程用時57分鐘。”馬廷杰說。

    寧南醫院院長李德銀介紹,寧夏南部山區曾經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漢族、回族等多民族群眾聚居地。13年前,這里醫療資源無法滿足患者需求,每年約有18%的患者不得不轉至銀川、西安、蘭州等地的大醫院診療,因路途遙遠、救治不及時,造成有的患者病情加重,就醫成本高。201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海原縣政府共建寧南醫院,院址確定在距離西海固地區9個縣(區)最遠不超過100公里的地方,讓寧南山區300多萬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極大減輕了就醫負擔。

    “每年,自治區人民醫院還從銀川市4個院區選派300余名業務骨干常駐寧南醫院,至今已累計選派下沉醫務人員約4000余人次。”李德銀說。

    同心澆灌“石榴花”

    “大家好,歡迎來到紅軍西征紀念館……”8月8日,走進吳忠市同心縣紅軍西征紀念館,朗聲為觀眾做講解的“小小講解員”丁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10歲的丁萱是同心縣第二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今年暑假,她報名參加紀念館的“小小講解員”活動,經選拔培訓后正式“上崗”,每天來到館內為公眾講解紅軍西征的故事。

    同心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紀念館“小小講解員”活動已開展兩期,每期培訓15人。“讓紀念館成為青少年兒童的‘第二課堂’,幫助青少年兒童學史增信,汲取前進的力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該負責人表示。

    同樣在館內為觀眾做義務講解的,還有66歲的馬希偉。馬希偉是一名退伍老兵,他也是同心縣“薪火相傳”老干部宣講團的一名成員。講至動情處,他的眼中不禁淚花閃爍。

    “薪火相傳”老干部宣講團成立于2017年3月,由一批政治覺悟高、思想作風硬的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51人組成,平均年齡67歲。7年來,宣講團走進社區、鄉村、校園,面向當地群眾宣講了1300多場,受眾達60余萬人,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250余公里外的固原市,固原二中的學生則在行走中培根鑄魂,接力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自1995年開始,固原二中每年都會在清明節前夕,組織學生徒步往返54公里路,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革命英烈。29年風雨無阻,師生們走出了一條胸懷家國、心手相牽、團結奮進的路。

    “還記得回來的路上,我們每個人的腿都很酸痛,但大家不分你我、互相扶持,緊緊團結在一起,這讓我更加堅信‘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參加過兩次徒步活動的固原二中高二學生買雪春對記者說。(于靈歌 喬然)

    (責編:陳羽、王瀟瀟)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好爽好紧好多水|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老公说我是不是欠g了|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四虎永久在线观看免费网站网址| 538prom在线| 学霸c了我一节课| 亚洲h在线观看| 澳门皇冠8x8华人永久免费|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尤物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国产一级理论片|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野草| 男人添女人下部高潮全视频 |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伊人不卡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 亚洲欧美视频一级|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黄色一级片| 一级黄色免费网站| 日韩三级电影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巨大xxxx做受高清| 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