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進
2024年06月24日14: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家住吉林省蛟河市河北街道永祥社區的李開桂,今年72歲。她肢體和眼睛殘疾,婚后的40多年里,全身心照顧一對繼子女、患病的公公和丈夫鄭金庫,用柔弱雙肩撐起一個溫馨幸福的家,用點滴真情詮釋了孝老愛親的人間大愛。
“中國好人”李開桂。吉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1980年,李開桂和退役軍人鄭金庫結婚。當時的鄭金庫家庭生活十分困難,有9歲的兒子、6歲的女兒,還有生病的老父親。為了更好的贍養老人、撫養兩個孩子,李開桂放棄生育機會、不顧身體殘疾,到選煤廠干最臟最累的活。她經常加班到天黑,周末休息時就夏天上山采紅菇娘,拿到集市零售,冬天出去打零工。如此辛勞,李開桂卻毫無怨言,只道“挺好,挺滿足”。兒子鄭志剛說,如果沒有我媽李開桂,我們都不知道咋長大的,是她讓這個家充滿了溫暖。在李開桂的教育培養下,兩個孩子都特別懂事,女兒還考上了大學。
1981年,李開桂的公公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她悉心照料,直至公公去世。7年時間里,即使加班,李開桂也會及時做好飯菜,給老人喂到嘴邊,將老人照顧得干干凈凈。2003年,她和丈夫鄭金庫退休,可不幸又突然降臨,丈夫患上了腰脫、腎病、腦血栓,只能臥病在床。退休后的李開桂又開始照顧丈夫,經常忙得在醫院家里兩頭跑,即使渾身傷病,卻也始終咬牙堅持著。2022年丈夫去世后,兩個孩子對李開桂也是十分孝順,他們以拳拳之心報答李開桂的養育之恩。
李開桂退休之后,積極參加社區活動,成為了社區的一名黨員志愿者。生活的重壓并沒有把李開桂壓垮,反而使她變得十分樂觀、堅強。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她一直任勞任怨,在鄰里親友的大家庭中,也始終團結幫助他人,誰家有困難她都熱心幫助。她擔任永祥小區53號樓的樓長,主動承擔了民事調解員、政策宣傳員、低保評議員等多項工作,多年來一心為大家默默付出。
雖無血緣,卻付出了同等的母愛;雖為凡人,卻像蠟燭一樣點燃自己,照亮全家。李開桂是好繼母、好兒媳、好妻子,也是好鄰居,她為愛前行、不離不棄,用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精神,感染著周圍的人們。2024年,李開桂獲評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類“中國好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