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7日13: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李楠楠、溫璐)今天上午,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20場,介紹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就與舉措。
發布會上,在回答記者“全國范圍內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都作了哪些調整、我國完善民族政策的思路是什么?”的提問時,國家民委政策法規研究司司長張謀表示,恢復高考以來,我國在高考中實行加分政策,其中少數民族考生的加分主要是為了幫助教育相對薄弱的地區和群體更好地接受教育。當前,推動這項政策的調整改革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國的基礎教育均衡化水平顯著提升,少數民族學生享受的教育資源在不斷優化;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有的省區原來對省域內的少數民族考生實行普惠性加分政策,現在看已經不夠精準。因此,這一輪改革就是要更加精準的確定加分的區域、群體、條件,也就是讓政策能夠切實惠及那些需要幫扶的學生。
張謀告訴記者,目前,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改革方案,主要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有的教育資源已經相對均衡的省份取消了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第二種情況,有的省區將加分范圍調整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中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地就讀的少數民族考生;第三種情況,有的省份取消了散居地區的少數民族高考加分,加分范圍縮小為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第四種情況,有的省份按照區域加分,區域內符合一定條件的,無論是漢族考生還是少數民族考生都有加分。另外,即便還保留有加分政策的地區,加分分值也大幅減少了。
張謀稱,下一步,國家民委將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根本增進共同性的方向來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有機結合,穩慎的調整、完善有關民族政策。具體來講把握三個原則:
第一,堅持實事求是,做到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事實證明,我們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是好的、是管用的,必須始終堅持。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有的具體政策措施所依據的社會條件、所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已經變化了,因此應當與時俱進作出調整。
第二,堅持公平公正,突出區域化和精準性。制定實施差別化的區域支持政策,要更多地針對特定地區、特殊問題、特別事項,盡可能減少同一地區內不同民族之間的公共服務政策差異。
第三,堅持依法治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務,要推動行之有效、具備條件的政策上升為法律法規,堅決落實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用法律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用法律維護好民族團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