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

    本報記者  龔金星  馬躍峰  畢京津

    2021年11月11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蜿蜒在山間的紅旗渠。
      圖②:學習團隊在紅旗渠青年洞參觀。
      李俊生攝(人民視覺)
      圖③:林州城市風貌。
      劉林福攝(人民視覺)

    鄂豫皖蘇區(qū)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

    深秋時節(jié)來到河南林州(原林縣),太行山上層林盡染。站在山腳抬頭望,“人工天河”紅旗渠在山腰間逶迤前行,滋養(yǎng)著林州大地。

    林州市博物館里,收藏著一件國家二級文物——當年建設紅旗渠的勞動模范任羊成用過的除險鐵鉤。鉤面撞擊險石留下的痕跡,鐫刻著一段不朽傳奇。從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先后有30多萬人次的林縣兒女自帶工具,自備口糧,風餐露宿,在太行山中苦干9年多,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建成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歷史。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靠著“一錘、一釬、一雙手”,創(chuàng)造出太行山上的人間奇跡,培育了偉大的紅旗渠精神。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鄂豫皖蘇區(qū)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半個多世紀以來,太行山崖壁歷經風雨巍然挺立,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自力更生

    干旱,曾讓林縣人祖祖輩輩刻骨銘心。1959年,林縣遭受嚴重旱災,境內4條河流干涸,水庫見底。

    面對天災,苦熬還是苦干?經過反復調研,林縣縣委提出從濁漳河修渠引水,時稱“引漳入林”工程,后更名為紅旗渠工程。

    工程巨大,但一數家底,全縣只有300萬元儲備金,水利技術人員僅有28人。怎么辦?“自力更生是法寶,眾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國家,全靠雙手來創(chuàng)造!绷挚h縣委決定不等不靠,舉全縣之力迎難而上。

    如何靠雙手創(chuàng)造?紅旗渠紀念館里的一張張圖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實物,見證非凡歷程。

    為了修渠,全縣50余萬人口中,先后有30多萬人次上山勞動,81人獻出寶貴生命。

    工地搭建的席棚不足,許多建設者就睡在山崖下、石板上、石縫中;食物不足,就吃雜糧、挖野菜、撈水草。全縣干部每人每月從僅有的29斤口糧中擠出2斤支援修渠。

    資金短缺,許多林縣人外出務工,攢下幾元、幾十元錢,寄回來支援修渠。據統(tǒng)計,紅旗渠工程總投資中,超過85%為林縣人民自籌。

    1969年7月,紅旗渠總干渠、干渠和支渠、斗渠配套體系全部建成。灌區(qū)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而在修渠前,林縣的水澆地只有不到2萬畝。

    截至2020年,紅旗渠累計引水130億立方米,灌溉農田超4700萬畝,實現糧食增產18億公斤,有力促進了林州經濟社會發(fā)展。

    幾十年來,林州人民從紅旗渠精神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堅持自力更生,繼“戰(zhàn)太行”后,又接續(xù)譜寫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新篇章。

    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在紅旗渠建設中鍛煉成長的一批能工巧匠奔赴全國各地從事建筑行業(yè),叫響了“林州建筑”品牌。

    上世紀90年代起,在外創(chuàng)業(yè)的建筑業(yè)主陸續(xù)返鄉(xiāng)開辦企業(yè),帶回來資金、項目和理念,帶動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連續(xù)多年位居河南全省前列。

    近些年,林州成功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等,將林州變成休閑旅游、度假養(yǎng)生的重要目的地。

    艱苦創(chuàng)業(yè)

    紅旗渠紀念館里的一張老照片引起記者注意:一個臉盆里裝滿水,倒放著一個小板凳,一位農民在旁邊認真觀察。

    “這位是共產黨員、‘農民水利土專家’路銀,他在用盆面測量代替水平測量儀進行觀測!敝v解員介紹,紅旗渠總干渠從渠首到分水嶺全長70余公里,落差僅有10多米,且渠線全部位于懸崖峭壁上,測量和施工難度極大。在缺乏專業(yè)儀器的情況下,林縣人憑借土辦法,保證了施工精度。有關部門驗收時不免驚嘆——70.6公里長的總干渠建設完全符合設計標準!

    為解決總干渠與河流交叉的問題,施工人員設計建造了“壩中過渠水,壩上流河水”的空心壩,從此“渠水不犯河水”;修建桃園渡槽時發(fā)明了“簡易拱架法”,建成“槽下走洪水、槽中過渠水、槽上能行車”的渡橋。

    缺錢買炸藥,林縣人就用鋸末、煤面等配制土炸藥,使紅旗渠全部工程的炸藥自給率達到44%,節(jié)約資金近146萬元。

    “艱苦創(chuàng)業(yè),重點在創(chuàng)。紅旗渠工程浩大、施工環(huán)境惡劣,同時面臨缺錢、缺糧、缺技術等重重困難,但林縣人民終能絕壁穿石、創(chuàng)造奇跡,離不開創(chuàng)新!奔t旗渠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建勇說。

    在紅旗渠建設過程中,林縣人創(chuàng)新了上百項工程、技術成果,培養(yǎng)出上萬名鐵匠、木匠、石匠。艱苦創(chuàng)業(yè)中激發(fā)的創(chuàng)新精神、錘煉的人才隊伍,成為促進林州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鄉(xiāng)村振興,關鍵在人。作為當地的“土專家”,李斌順擔任市水產管理站站長10多年來,不斷推動科研創(chuàng)新。以培育優(yōu)良魚種為目標,他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研究基地,先后有10多項科技攻關項目獲獎;探索“蓮鰍共養(yǎng)”致富模式,拓展了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新途徑。

    近些年,林州市聚焦“三農”發(fā)展需求,統(tǒng)籌科技特派員等各領域技術力量,引導各類人才向鄉(xiāng)村傾斜;開展“送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下鄉(xiāng)”“送農技下鄉(xiāng)”“畜牧系統(tǒng)百人聯(lián)百場”等活動,增強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技術支撐。

    “過去,‘土專家’開山修渠創(chuàng)造奇跡。如今,我們更要努力發(fā)揮鄉(xiāng)土人才作用,激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更好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林州市副市長李蕾說。

    團結協(xié)作

    沿紅旗渠干渠走一走,每隔一段可以看到一塊小石碑,上面寫著不同村莊的名字。

    工作人員介紹,立起石碑就是明確責任。修渠時,林縣縣委提出要求,30年內哪個責任段出了問題,就由承建的公社、生產大隊負責維修。

    紅旗渠紀念館里,11枚舊印章引人注目,每個印章對應著紅旗渠總指揮部的一個部門。修渠伊始,林縣縣委堅持發(fā)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部署安排交通運輸股、物資供應股、安全股等各部門高效協(xié)同開展工作,充分調動和保護廣大干部群眾投身紅旗渠建設的積極性。

    “成功修建紅旗渠,充分彰顯了團結協(xié)作精神!焙幽鲜∩缈坡(lián)主席李庚香說,精神體現在跨省跨縣跨流域引水,體現在兄弟地區(qū)和單位的支援,體現在對各方力量的整合和林縣各公社、生產大隊的配合。

    最危險的地方,最困難的活,最先看到的是干部和黨員、團員。

    1960年春,紅旗渠渠首攔河壩工程建設中,壩體還有10米寬的龍口尚未合龍,河水奔騰咆哮,噴涌而出。為確保攔河壩順利合龍,500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跳進冰冷刺骨的激流中,臂挽臂排起人墻,高唱《團結就是力量》,最終攔住了洶涌的河水。

    “紅旗渠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改天換地的生動實踐!崩罾僬f,為了人民是修建紅旗渠的根本出發(fā)點,依靠人民是修建紅旗渠的根本力量。

    “人民緊跟共產黨,改造山河有力量。”幾十年過去,一代代林州人在黨的領導下,凝聚同心圓夢的共識、激發(f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增強拼搏進取的動力,“治山山變樣、治水水長流、治窮窮變富”。

    臨淇鎮(zhèn)社書村的變化就是一個例證。社書村一度發(fā)展緩慢。2017年,在外創(chuàng)業(yè)的常海拴回鄉(xiāng)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廣泛發(fā)動群眾,全村齊心協(xié)力,先后投入400多萬元改造村莊。原本破舊的院落變成了小花園、停車場、休閑長廊,村容村貌大變樣。村里還開辦了服裝廠,吸納留村婦女就業(yè);投資200萬元,建起香菇大棚;招商引資1500萬元,辦起電子廠……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

    無私奉獻

    林縣河順鎮(zhèn)申家垴村的石匠申江保,是紅旗渠建設中成長起來的勞動模范。申家垴村有一條常年不斷流的小河,修建紅旗渠和申家垴村并無太大利害關系,是否參加?申江保和村民們用行動作出回答。申江保背起鋪蓋卷,自帶干糧和工具,走了兩天兩夜趕到工地,一干就是七八年。

    “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后代創(chuàng)大業(yè),不修成大渠不還鄉(xiāng)!奔t旗渠建設者們寫在崖壁的豪邁誓言,也正是申江保的精神寫照。

    共產黨員吳祖太是修建紅旗渠時的犧牲者之一。他從黃河水利學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新鄉(xiāng)專署水利局工作。1960年初,吳祖太參與紅旗渠工程設計,解決了不少建設難題。當年3月,王家莊隧洞洞頂出現裂縫掉土現象,他進入洞內察看險情時遭遇洞頂坍塌,不幸殉職,年僅27歲。

    無私奉獻,薪火相傳,激勵著一代代林州人。

    任村鎮(zhèn)盤龍山村海拔1300米,山高溝深,修一條下山的路是全村人的多年期盼。2013年,村黨支部書記王自有在為修路奔波的途中突發(fā)心梗病逝。他的弟弟王生有放棄外面的生意,回鄉(xiāng)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繼續(xù)修路?油莸哪嗤谅方K于變成平坦的水泥路。

    王生有帶領村民綠化荒山3000多畝,種植花椒、核桃、中藥材1000多畝。村民們出售土特產增加了收入,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也打下了基礎!白屶l(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是大哥生前的愿望,也是我的奮斗目標!彼f。

    今年7月,河南遭受特大暴雨災害。紅旗渠應急救援志愿服務隊聞“汛”而動,組織隊員70余人,攜帶沖鋒舟、救生衣等裝備,轉戰(zhàn)安陽、新鄉(xiāng)等地,20余天始終堅持在搶險救援一線,累計轉移被困群眾1700余人。

    “紅旗渠是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一座豐碑。”河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副廳級專職委員趙茂軍說,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yōu)秀品質,也是紅旗渠精神的鮮明特征!靶耷䴕v程中,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不謀私利、一心為民,帶領廣大群眾積涓滴為洪流,匯聚成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這座豐碑昭示我們任何時候都要正確處理好公與私、義與利、小我與大我的關系,始終堅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如今,林州市持續(xù)加強以紅旗渠精神開展黨性教育。紅旗渠干部學院建成8年來,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5000多期,培訓學員超過30萬人次。來自全國各地的500余家機關、院校、企事業(yè)單位到紅旗渠掛牌設立“紅色教育基地”。

    歲月流逝,精神賡續(xù)。紅旗渠精神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人接續(xù)奮斗,在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更多不凡業(yè)績。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1日 06 版)

    (責編:鄭翅(實習生)、吳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巨胸流奶水视频www网站|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男彩虹用的app小蓝|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中|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少妇厨房愉情理9仑片视频| 乱e伦有声小说| 欧美大BBBBBBBBBBBB| 内谢少妇XXXXX8老少交| 亚洲专区第一页| 一本大道香蕉大无线视频|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212|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天海翼大乱欲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大胸美女洗澡扒奶衣挤奶|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无需播放器在线观看| 啊灬嗯灬快点啊灬轻点灬啊灬| 青青草99热这里都是精品| 国产麻豆videoxxxx实拍| 两个人一起差差差30分|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日本红怡院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国产九九视频在线观看| 韩国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