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 “我是共產黨員”欄目。用鏡頭記錄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中來自基層一線的先進模范黨員的事跡,講述他們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故事。本期推出“潘瑞鳳的故事”。
人物簡介
潘瑞鳳,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西便門東里社區黨委書記。在17年的工作中,她以“百姓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將居民當做家人,用真情為社區居民服務,成為居民的貼心人。2017年6月23日,潘瑞鳳在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上被選舉為北京市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2017年9月的一個上午,陽光很好,涼風習習,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西便門東里小區,見到了這位扎根在社區17年的“小巷總理”潘瑞鳳。
“辦公室太亂了,我們換個地方聊。”走進位于居委會的潘瑞鳳辦公室,她熱情的招呼我們。記者看到,十幾平米的房間里內堆滿了各種社區資料、學習材料書籍等。
西便門東里社區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小區設施老化,為居民的生活出行造成了很多不便。同時,小區人員有近三分之一是老年人,這就對社區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剛剛來到這里工作,我的壓力很大,經常幾天幾夜睡不好,腦子里都是小區需要解決的問題。”2000年,潘瑞鳳來到這里工作,面對小區方方面面的問題,從開始的一籌莫展,到挨家挨戶上門,訪民情、聽民意、解民難……潘瑞鳳開始了屬于她自己的征程。
十幾年的時間里,潘瑞鳳帶領社區居委會,組建特需助老隊服務隊、更換老舊報箱、安裝電子探頭、申請資金改造小區舊路、安裝殘疾人坡道、開創社區“數字黨建”、創建科普特色社區等等,整個小區生活氣象煥然一新。今年,潘瑞鳳還與沙宣美發學校、清華池合作,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理發、修腳等服務。
“群眾利益無小事”這是潘瑞鳳的時刻謹記的一句話,也是她灌輸給整個小區管理團隊的理念。十幾年來,她幾乎沒有休過一次完整的假期,晚上加班加點也是工作常態。“這些年我唯一的遺憾,也是覺得最對不住的人,就是我的母親。”面對鏡頭,潘瑞鳳吐露心聲,她的父親去世的早,當初選擇來社區工作,就是為了離母親近一些方便照顧。可是之后才發現,由于工作忙,慢慢的變成了母親照顧她的生活,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反而變得更少了。
“有愧疚,但是我不后悔,因為小區的每一位老人都是我的親人,看到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再忙我也是幸福的。”潘瑞鳳微笑著對記者說。
今年6月當選為北京市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潘瑞鳳直言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變得更重了,“這是黨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的信任,也會激勵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干勁更足了”。(高雷)